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建筑物等侵权 > 施工放置的警示标志不明显,出事故谁负责

施工放置的警示标志不明显,出事故谁负责

时间:2020-05-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897
在实践中,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于施工放置的警示标志不明显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施工放置的警示标志不明显,出事故谁负责。

一、施工放置的警示标志不明显,出事故谁负责

基本案情:

2012年12月25日凌晨,吴某醉酒后驾驶二轮摩托车,恰巧某市政建设公司在吴某驾驶的道路上维修的公路,并在道路中间砌起水泥墙,因市政建设公司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也未安装任何灯光照明。吴某正面与水泥墙发生激烈碰撞,致车毁人亡。经交通部门认定吴某酒后驾车,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问题:

1、施工单位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发生交通事故时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吴某的法定继承人是否可以获得赔偿?

3、吴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为什么可以获得赔偿?

黄*川律师说法:

第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2条、第105条之规定,施工单位未在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当发生事故给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吴某的法定继承人可以获得相应赔偿,因为施工单位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存在一定的过错,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吴某的法定继承人不能获得全额赔偿,因为吴某酒驾存在过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虽然吴某负事故的全责,但其要求施工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是基于施工单位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侵权责任,而不是基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因此,两者是不同的法律关系。

法律速递: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二条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应当事先征得道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在经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施工作业,并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作业完毕,应当迅速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消除安全隐患,经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后,方可恢复通行。

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一百零五条道路施工作业或者道路出现损毁,未及时设置警示标志、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应当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设置或者应当及时变更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而没有及时变更,致使通行的人员、车辆及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负有相关职责的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您能对施工放置的警示标志不明显本相关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包括建筑物的使用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以及无法举证排除自己是侵权人的建筑物使用人。同时介绍了高空坠物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被告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 高空坠物的赔偿责任确定方式

    高空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确定方式。建筑物所有人或管理人需承担安全责任,遵循过错推定原则。面对法律价值的冲突,应平衡责任,强调公共秩序和公平。建筑物所有者或管理人在无法明确责任主体时需承担连带责任,即使建筑单元的所有者和占有者分离,管理者或占有者

  •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中的原告资格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中的原告资格、诉讼流程以及归责原则。原告资格方面,与死者具有法定关系的人都有权利代表死者提起诉讼。诉讼流程包括提交起诉书、提交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提交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等。归责原则方面,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权益

  •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侵权责任

    高空抛物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侵权责任。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规定,高空抛物致人死亡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侵权责任方面,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高空坠物造成损害,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赔偿,适用举证倒置原则。房东和租赁者对于高空坠物

  • 施工车撞人死亡怎么赔偿
  • 道路交通安全法释义第39条
  • 建筑安全事故案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