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裁定异议不能成立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经裁定异议成立的,不予核准注册。为当事人提供复审、诉讼的程序,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社会公众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法提出异议后,商标局要调查核实,作出裁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
2020-05-25
需要有商标才行。第二十四条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第三十三条 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2020-05-25
中国商标注册申请递交到商标局后,商标局将依据中国商标法的规定,对商标注册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审查通过将进初审公告阶段。根据中国商标法规定,任何人对初步审定的商标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初审公告之日起3个月异议期内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并同时提交相关书面申请与
2020-05-25
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涉及损害赔偿的,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部分,按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按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商标、海事、专利案件。管辖权异议且异议不成立的。没有
2020-05-25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四、三十五条,无论是对驳回商标申请的复审还是商标异议的复审,都是“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审”。而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一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
2020-05-25
商标异议申请书,可从中国商标网下载;同一代理人不能在同一商标异议案件中同时代理异议双方当事人。办理商标异议申请及相关事宜应当使用中文。异议理由应当用文字明确表述,以便于对方当事人答辩和商标局审理。异议申请人需要补充证据材料的,应当在异议申请书中声明,
2020-05-25
依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时候,行政机关是不得收取申请人任何费用的。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商标局收到异议申
2020-05-25
版权不能撤销商标。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2020-05-25
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可以修正的,发给审查意见书。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对中国商标局初步审定的商标提出异议。无异议或者经裁定异议不成立的,由中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在《商标公告》上予以公告;经裁定异议成立的,不予核准注册
2020-05-25
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企业注册商标需要多长时间是没有规定的,企业注册商标在经商标部门的审查,具体时间由实际情况而定。第二十九条 在审查过程中,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需要说明或者修正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做出说明或者修正。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
2020-05-25
商标公告:与中国一样,韩国商标注册的公告期也是三个月,该期间任何人均可就该商标提出异议。
2020-05-25
答案是在商标注册公告后3个月内,当申请注册的商标通过初步审定进入初审公告后的3个月异议期中,一旦被他人提出异议,则会启动商标异议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五条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被异议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
2020-05-25
三个月内没有人提出异议或提出异议经裁定不成立的,该商标即注册生效,发放注册证。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