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如果能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需要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如果成年的养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有赌博等恶习导致关系恶化,可以解除收养关系,这也是对收养人的一种保护。
2023-11-22
子女能不能与父母断绝法律上的关系,要依据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而定,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不能断绝,基于收养关系形成的,是可以解除的。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收养人
2023-11-10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如果成年的养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有赌博等恶习导致关系恶化,可以解除收养关系,这也是对收养人的一种保护。
2023-10-26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2023-10-25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2023-10-22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目前我国孤儿的数量很多,但想要收养儿童的家庭也不少。
2023-10-19
后赡养义务产生于养父母与养子女收养关系解除之后,这是后赡养义务的时间特征,也是后赡养义务区别于赡养义务的形式特征之一;凡名义上收养,实际上未与养父母共同生活,或者虽经养父母抚养但尚未成年的养子女,不是该义务的主体;根据上述三项主要内容上看,离婚协议的性
2023-10-18
丧失父母的孤儿;另外,养子女年满八周岁的应征得本人同意。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目前我国孤儿的数量很多,但想要收养儿童的家庭也不少。如果成年的养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有赌博等恶习导致关系恶化,可以解除
2023-10-16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2023-10-12
收养使非直系血亲的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建立了拟制的直系血亲关系,也称“法 亲”,是人为创设的亲属,因此,既可依法产生,也可以依法解除。
2023-10-08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如果成年的养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有赌博等恶习导致关系恶化,可以解除收养关系,这也是对收养人的一种保护。
2023-10-04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依照上述内容来看,在我国收养人应年满三十周岁,无配偶的收养人应
2023-09-10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
2023-08-26
被收养人仍未成年的,收养人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送养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如果能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需要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目前我国孤儿的数量很多,但想要收养儿童的家庭也不少。
2023-08-22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
2023-08-21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可以解除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就解除收养关系协商一致,因收养人存在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违法行为,当事人关系恶化等因素,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3-08-20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