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公安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确有犯罪事实,则会向检察机关申请逮捕。第八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2022-02-09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022-02-08
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022-02-08
嫌疑人亲属可以委托辩护人会见。、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2022-01-26
如果公安机关不同意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复议。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如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必须纠正,并需要将纠正的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2022-01-25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
2022-01-21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2022-01-21
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2022-01-20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刑事拘留之后,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的需要在3天以内向检察机关提交逮捕申请书,时限可以延长至7天,如果涉及的案情十分复杂的话,经过上级的检察机关批准之后,时限可延长到30天。
2022-01-20
如果公安机关不同意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复议。
2022-01-18
第一类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不构成犯罪的不批捕和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规定的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不批捕;刑事诉讼法第88条至第90条规定,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2022-01-13
对犯罪嫌疑人作出逮捕决定后,什么时候减刑,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逮捕后要经过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第九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
2022-01-03
第九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
2022-01-02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2022-01-02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2022-01-02
4、关于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在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予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如果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2022-01-01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及辞职实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不同的试用期时长规定,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习员工因缺乏成就感等原因提出辞职时,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
劳动者失业保险金的申领条件和期限。失业人员需满足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非本人原因中断就业、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等条件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金的领取期限根据失业职工失业前的缴纳年限计算,具体可咨询当地劳动就业办公室。申领时需提供身份证明、终止或解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