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认购书》,交了购房定金,然而,在正式办理购房事宜时,被告知买卖合同和租赁(返租)合同捆绑签订,且条款不可更改。购房者不满,协商未果。去年9月,吴某妻子杨某前往售楼部办理正式买卖合同事宜,售楼人员强调合同须捆绑签订且不允许修改。根据相关规定,吴某交
2020-05-25
也就是说,买房人签订认购书、正式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如果因为买受人—方的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出卖人可以不退还定金。但是,如果因为买卖双方的原因,比如合同不能协商一致,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在认购书中经常会出现金、抵押金等说法
2020-05-25
定金担保的是继续磋商义务,认购书中的已决条款仅是买卖合同中的小部分,未决条款与已决条款的细节部分具有很大的磋商空间,双方经过磋商后仍未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认购书解除,定金退还;如果未经磋商而径行提出不再购房,无权要求退还定金。如果开发商违反双方的约定,
2020-05-25
合同中定金和订金的区别有;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签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若认购书中有定金条款,则若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反悔,发展商有权没收购房者的定金;若发
2020-05-25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又称保证金。换言之,若合同无效,定金条款亦无效,收受定金的一方应返还定金。若认购书中有定金条款,则若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反悔,开发商有权没收购房者的定金;若开发商违约,不与购房者签订
2020-05-25
购房者在确立购房意向之后,一般都要与售楼处的销售经理建立联系,在双方初步意向达成一致后,销售经理都会向购房者出示该公司的认购书,并按认购书要求购房者签订并交纳定金或预付款。购房者应认真、仔细地审阅认购书,并向销售经理索取有关房屋的宣传资料及有关文件,
2020-05-25
购房者在签署认购书时,往往在认购书中会有定金条款,所谓定金,是指双方为了保证债务的履行,约定由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定金合同要采用书面形式,并在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
2020-05-25
购房者在签订房屋认购书之后,如果房屋认购书中约定了购房订金,有以下几种情况:
2020-05-25
签认购书并不是签订合同的法定必经步骤。在签署、履行商品房认购书阶段最容易产生纠纷,也是很多购房者称之为商品房认购书“陷阱”的情况。
2020-05-25
购房定金的作用是保证合同的顺利进行。如果因一方原因导致没有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适用定金罚则。但如果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购房者可以要求退还定金。一旦决定交钱认购,不妨在认购书中书面约定,如果购房者决定放
2020-05-25
首先可以协商要求开发商把合同给您。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的预约合同,是独立合同。签认购书时常会引发一系列纠纷,具体表现在购房者要收回定金,而发展商却不一定会退还。因此,为避免过多的麻烦,购房者在决定买房,可以向发展商提出看正式合同样本,在觉得正式合同可以
2020-05-25
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后,就要交一定额度的定金,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有时购房者在交付定金后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贷款而无法购买该房产时,发展商一般都只退购房款而不退定金,理由是买家没有履行合同,所以没收定金。有时代表发展商签约的人并不是法人代表,或者
2020-05-25
购房定金是指在订立房屋买卖合同时,为保证合同的履行,规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合同履行后,定金应当收回,或抵作价款。《购房意向书》中会约定定金的内容。若认购书中有定金条款,则若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反悔,发展商有权没收购房者的定金;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