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时间:2025-09-08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9614
保证期间是指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达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十三条 债务承担

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让债务的情况下,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

如果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经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的保证期间

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则债权人有权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

如果最高额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是,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仍需承担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八条 债权转让

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下,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九条 部分债务转让

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然而,保证人仍应当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十条 主合同变动

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进行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动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际履行的,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十一条 保证期间中断、中止、延长

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条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第三十三条 无约定主债务履行期限的保证期间

如果主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主债务履行期限,保证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四条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第三十五条 诉讼时效与保证责任

保证人对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或者提供保证,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六条 保证与诉讼时效的中断与中止

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第三十七条 最高额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

如果最高额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且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从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关于保证期间是否等同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存在不同意见。

理由如下:

一、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期间允许当事人约定,并且首先看约定。只有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时,才适用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德国学者**尔·梅迪库斯也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即“虽然消灭时效可以减轻,但不得排除或加重之。这即是说,延长消灭时效期间通常是无效的。”

二、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一直未向保证人主张履行保证债务,保证债务也未随着主债务的诉讼时效的中断而改为适用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而是保证债务消失,即债权人对保证人的债权不再存在(《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届满,仅使债务人产生抗辩权,不消灭债权本身。

三、根据《担保法解释》规定,保证期间不会因任何事由而中断、中止或延长(第三十一条)。然而,《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存在中断、中止、延长的制度,尽管不同时具备这三项制度(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百四十条)。

四、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只要保证人无抗辩事由,保证期间就结束,让位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担保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担保法解释》第三十四条)。这一现象本身就表明保证期间不是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否则就不会出现“保证期间结束,让位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情况。

五、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期间时,保证期间的起算日为当事人约定的日子。如果保证合同没有约定,那么在连带责任保证情况下,保证期间的起算日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的次日;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根据《担保法解释》规定,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从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第三十四条第一款)。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不同的,它们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由于保证期间具有消灭债权本体的效力,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失权期间。

通过以上详细介绍,我们了解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 合同内容的差异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 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

    诉讼过程中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申请撤诉的情况,以及被申请人提供财产担保和其他应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当申请人提出解除保全措施或撤诉并得到法院许可时,保全措施目的已不存在,法院应及时解除诉前保全。同时,法院应严格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担保可以是现金

  • 担保人的作用及担保范围

    担保人在保证合同中的作用、担保范围、保证人资格的特殊规定、可充当保证人的类型以及保证的方式。担保人在债务到期债务人无法偿还时,需承担偿还责任。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等。不同形态的组织和个人在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可充当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

  • 保证合同的形式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 民法典的保证责任免除有什么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