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2020年疫情期间企业是否可以解雇员工

2020年疫情期间企业是否可以解雇员工

时间:2025-07-2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0520
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不少公司也因为没有订单,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收入了。公司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老板最想的做法就是裁员,通过裁员开源节流,那么,2020疫情期间允许公司辞退员工吗?今天来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在肺炎疫情期间,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法定的复工期限内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时,需要递交书面的材料,并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合同、月收入流水和用人单位辞退通知等证据。

经济补偿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是,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疫情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的情况下,应当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满、医学观察期满、隔离期满或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疫情期间解雇员工的经济补偿

在疫情期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按照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第4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除了上述情形以外,如果用人单位解雇员工,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需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破产时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补偿标准与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有关。公司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包括员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等。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涉及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争议

  •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应如何处理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

  •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临聘人员转正机会很小,只可能在事业单位获得编制。临聘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在劳动关系、退休及福利待遇上有差异,但用工期间待遇相同。临聘教师为临时聘用教师,面临待遇不如正式教师和失业风险。临聘员工与正式员工存在区别,临时员工权益较难

  • 公司经营不善裁员的补偿规定
  • 劳动合同期间辞职的违约责任
  • 工作后自动离职的后果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