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遗失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遗失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时间:2025-07-1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0575
遗失武器装备罪顾名思义是指相关人员遗失武器装备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的。近日来咨询的网友想知道遗失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一、客体要件

遗失武器装备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使用制度。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物质基础,为了使其正常发挥效能,必须建立相应的武器装备制度。遗失武器装备罪的犯罪行为破坏了武器装备的使用秩序,直接侵害了武器装备的使用制度,妨碍了武器装备正常发挥效能。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各种武器装备,包括冷兵器、枪械、火炮、导弹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遗失武器装备、不及时报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遗失是指在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运送等过程中,因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轻信而造成武器装备丢失。遗失的武器装备是行为人依法持有或者有权管理的武器装备,包括暂时损坏但能够修复的武器装备。

不及时报告是指根据军队规定,丢失武器装备后在一定期限内不如实向上级报告,或者因其谎报行为致使上级领导误信武器装备没有丢失,而丧失追查、寻找的机会。

严重情节是指遗失后不仅不如实报告,而且还唆使他人欺骗、隐瞒真情,威胁他人不许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采用卑劣手段,编造假情况欺骗组织或者嫁祸于人;因丢失武器装备而严重影响部队完成任务;因丢失武器装备造成社会治安严重隐患等。其他严重情节还包括武器装备被敌人或境外机构、组织和人员利用,造成恶劣影响;武器装备因未能及时报告而流散社会或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作案,造成严重后果;丢失的武器装备数量多、价值高,或因其丢失而泄露军事秘密造成严重后果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军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武器装备的遗失,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对于不及时报告的行为,行为人往往是故意实施。

遗失武器装备罪的法律依据

一、刑法第四百四十一条

根据该条规定,构成遗失武器装备罪,必须具备不及时报告或者有其他严重的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包括编造假情况欺骗组织或者嫁祸于人;遗失的武器装备被敌人或者犯罪分子利用;严重影响部队完成任务;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

二、刑法第四百四十九条

在战时,对被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依法上交反骗财物——诈骗案件中的追缴和没收

    我国关于诈骗案件的追缴和没收方面的法律规定。诈骗所得财物应上交公安机关处理,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则会被没收。不同诈骗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刑期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处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电信诈骗案件法院管辖权的确定方法,包括案件立案侦查的地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该罪行涉及在战时故意制造、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的行为。罪体行为包括口头或书面途径制造谎言,煽动不良情绪。特定的犯罪时间是战时,平时的行为不构成此罪。责任形式是故意,即明知行为会动摇军心而有意为之。在认定时,应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主体为参加作战的军人,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行为包括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故意制造、散布谎言,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责任形式是故意。在认定上,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与谎报军情罪、假传军令罪、战时造谣扰

  • 军事秘密的范围

    军事秘密的范围,包括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规划、军事部署和行动、战备演习和军事训练等。还包括军事情报、组织编制和任务实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等。此外,国防动员计划、政治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国防费分配和使用、军事物资筹措等也是军事秘密的一部分。军事设施及

  • 聚众斗殴黑恶势力刑罚量刑标准
  • 犯滥用职权罪是否会定罪免刑?
  • 遗失武器装备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