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能胜任工作"是指劳动者不能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任务要求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完成工作。企业在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在招聘阶段,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招聘条件或录用条件,这些条件将成为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的基础。
在试用期和用工期间,企业需要进行绩效管理与考核。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实质性的理由和程序是否正当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动态化、证据化、流程化、表单化等程度对于顺利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非常重要。
由于人力资源及劳动关系的管理具有信任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其合理与合法、客观与主观、模糊与明确之间的平衡有时较难把握。
在用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工作。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不能马上解除劳动合同,而是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程序。只有在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对员工进行具体考核并将考核结论告知员工的证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两次不能胜任工作承担举证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工作岗位无需经过劳动者同意。
即使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之前,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
实习协议的内容。协议包括实习安排、实习期待遇、甲方权利和义务、乙方在实习期应遵守的规定以及其他事项。实习部门、岗位、时间和内容都有明确说明。同时,协议还规定了实习补贴、考核评价和保密要求等。实习期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纠纷。
人事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定义和区别。人事外包是组织外部寻找资源完成内部工作,包括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两种形式。人事代理中员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劳务派遣中中介机构成为员工法定雇主。劳务派遣涉及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签订合同,并由实际用工单位支付劳务报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是否合法决定了是否需要劳务派遣单位赔偿。同时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定义、优势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权利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