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能胜任工作"是指劳动者不能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任务要求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完成工作。企业在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在招聘阶段,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招聘条件或录用条件,这些条件将成为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的基础。
在试用期和用工期间,企业需要进行绩效管理与考核。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实质性的理由和程序是否正当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动态化、证据化、流程化、表单化等程度对于顺利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非常重要。
由于人力资源及劳动关系的管理具有信任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其合理与合法、客观与主观、模糊与明确之间的平衡有时较难把握。
在用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工作。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不能马上解除劳动合同,而是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程序。只有在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对员工进行具体考核并将考核结论告知员工的证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两次不能胜任工作承担举证责任。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工作岗位无需经过劳动者同意。
即使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之前,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雇佣未成年工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用人单位在招收未成年工时需要进行特殊保护和登记制度,并向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未成年工必须携带《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且用人单位应为其提供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同时,用人单位应定期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并
非工伤医疗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劳动者在非工伤期间需要治疗,治疗结束后无法胜任原工作,经过调岗仍然无法胜任时,用人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赔偿并解除劳动合同。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医疗期的待遇,包括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的计发比例,根据不同的连续工龄
员工工作效率低是否可以作为解雇的合法理由。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工作效率低下应被视为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的表现,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关于不胜任工作的认定及法律要求。文中介绍了企业在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招录环节、试用期与用工期间的绩效管理与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与优化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故意提高定额标准、培训与调整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