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中国仲裁机构内部仲裁员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仲裁机构内部仲裁员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5-07-2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8727
内部仲裁员

内部仲裁员的职业性质与法官相似

与外国仲裁机构不同的是,中国大多数仲裁机构都设有内部仲裁员。虽然内部仲裁员学历和素质较高,熟悉仲裁程序,但其存在却会对中国仲裁制度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仲裁程序朝诉讼化方向倾斜

内部仲裁员的职业性质与法官相似,可能导致仲裁程序朝诉讼化方向倾斜,与仲裁的民间性背道而驰。

影响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内部仲裁员的存在可能影响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影响内部仲裁员的本职工作

仲裁机构内部工作人员负责仲裁程序的具体日常管理职责,涉及重要程序事项,如仲裁案件受理、仲裁协议效力、管辖权异议、仲裁员回避和审理期限等。内部仲裁员的存在会影响他们履行本职工作。

妨碍仲裁的监督机制

内部仲裁员多半处于领导者地位,肩负内部监督责任。若他们同时担任仲裁员,监督人与被监督人合为一体,对仲裁员的监督将失去意义,可能导致违反当事人意志的行为。

取消内部仲裁员制度的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建议取消内部仲裁员制度。此外,还应限制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在其他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和其他兼职,以促使他们专注于本职工作,最终确保仲裁质量。

各国对仲裁员资格的规定

世界各国在仲裁员资格的规定上存在差异。个别国家对仲裁员资格作出严格规定,如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意大利,规定了不得担任仲裁员的情形。大多数国家规定较为宽松,如德国和日本,只要具备行为能力、品行端正、公正无私的自然人即可担任仲裁员。少数国家对仲裁员资格并未明确规定,如英国1996年仲裁法对受聘为仲裁员的人员并没有法定条件的限制。我国1994年《仲裁法》第13条规定仲裁员的资格条件为公道正派的人员。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破产时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补偿标准与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有关。公司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包括员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等。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涉及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争议

  •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应如何处理

    企业离职补偿金延发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在用人单位延迟支付经济补偿金超过一个月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经济性裁员的定义、条件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劳动者可以依法获得应得的经济补偿金。

  •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

    政府临聘人员的转正问题。临聘人员转正机会很小,只可能在事业单位获得编制。临聘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在劳动关系、退休及福利待遇上有差异,但用工期间待遇相同。临聘教师为临时聘用教师,面临待遇不如正式教师和失业风险。临聘员工与正式员工存在区别,临时员工权益较难

  • 公司经营不善裁员的补偿规定
  • 劳动合同期间辞职的违约责任
  • 工作后自动离职的后果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