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时间:2025-07-17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6350
“最高法应用死刑复核程序拦截冤假错案。”4月1日,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著名刑事辩护律师许*亭如是说。

问题的明晰与性质的界定

在名为“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的研讨会上,国内刑法学界众多知名专家就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的操作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呼吁最高人民法院应该抓住这一宝贵机会,带动刑事一审、二审程序的变革,以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刑事司法实务的问题。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指出,死刑复核程序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和明晰的问题。目前最高院正在研究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确定其到底是一种诉讼程序还是内部复核程序。

当前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华认为,目前运作的死刑复核程序并非诉讼程序,而是下级法院的上报审理,属于典型的行政审核程序。尽管最高院会提审被告人,但由于检察官和律师不参与,这只是一个内部审核过程,无法充分保护被告人的权益。不开庭意味着没有辩护空间,检察官无法参与,也无法发挥法律监督的作用。目前,仅仅依靠阅卷很难发现证据中的问题。此外,行政审核的方式与现代司法理念不相符,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难以让公众信服。

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建议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陈*中表示,现有的死刑复核程序是一种内部书面审查核准程序,不询问被告,辩护律师也不参加,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因此,法学界一致呼吁将这一程序诉讼化,完善最高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的程序。至少应允许辩护人参与,面对面向最高院发表辩护意见并提交辩护意见书。

死刑复核案件是否应开庭

关于死刑复核案件是否应该开庭,专家们展开了讨论。陈*华认为,所有案件都开庭并不现实,开庭与否应由被告人、辩护人和控诉人自行选择,只要有一方要求,就应该开庭。这意味着当事人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一定的程序选择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良提出,死刑复核的开庭审理不必是全面审理,而应集中在法律适用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审理。

美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漫长历程

在与会专家的讨论中,提到了美国的死刑复核程序。美国的死刑复核程序可以长达30多年,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抗诉书的注意事项

    抗诉书的注意事项。根据诉讼种类的不同,抗诉书分为二审程序抗诉书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书两种。刑事抗诉书是监督法院审判活动、纠正错误判决的重要工具。抗诉书的正文部分包括犯罪事实及证据、提起抗诉的理由及法律依据,是抗诉书的关键内容,必须认真撰写,确保抗诉有理

  •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 死刑政策与少杀慎杀原则

    中国的死刑政策,特别是少杀慎杀原则及其在死刑复核制度中的体现。死刑政策强调在保留死刑的同时谨慎使用,确保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才适用死刑。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独特的司法制度,旨在防止死刑误用,保证案件质量和公民权利。历史上,死刑复核制度几经变革,如今所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依据和职能定位
  •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 如何维护对审判违法行为的合法权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