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类型”是“住宅”,并不意味着所使用的土地用途是住宅用地。土地用地为“综合用地”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按照规划建设商业用房以及住宅用房,即商住楼。这类房屋虽可居住,但土地使用年限并非是70年,而只是50年。
土地使用权年限是从开发商拿地时起算。开发商从取得土地,再到施工建设,最后交房办小产证,至少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因此购买人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年限要扣除此前的年限,实际取得的只是剩余的年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有不少项目因缺乏后续资金而停建。此后,经过项目转让,重新推向市场。房屋虽可重建,但土地使用权年限却不能延期,因此,这类房产所余的土地使用权年限往往只有三十年左右。
开发商尽管取得的是住宅用地,但要改变土地用途也并非不可能。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取得土地的出让方同意并经土地和规划部门批准即可改变土地用途。当然,有关部门不会随便同意开发商变更土地用途的要求,但因城市规划进行了更改,加上有些楼盘长期处于烂尾状态,土地用途就有可能会改变。因此,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房屋预售时土地是居住用地,取得小产证时土地却变成了综合用地。
我国实行的是“房地相连”的制度,即房地产在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由于法律实务中存在土地用途变更或者土地使用权缩水的案例,因此开发商就此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应按以下情况加以区别:
1. 如果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时,开发商已向购买人明确告知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情况,则购买人不能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2. 如果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时,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土地的用途及年限,而在此后未经购买人认可而进行了变更,不论因开发商主动申请变更还是土地及规划部门依职权而作出变更,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开发商均应就此向购买人承担违约责任。
办理了房产证而没有土地证的房子也不是不能购买,但是一定要弄清楚,没有办理土地证的原因,是暂时没办还是根本无法办理。
有些小区,同一块土地上的房屋是分批建设的,但是办理土地证分户时,则需要所有的房屋都竣工以后才能办理,所以先竣工的房屋就需要等几年后才能办理土地证;而某些房屋如果缺少办理土地证的先天条件和手续,后期未必能办理出土地证,因此建议买房人一定要谨慎,不要因为价格便宜就草率出手。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地役权人的权利、合同形式要求、地役权的设立和登记等。合同需以书面形式订立,包括当事人信息、供役地和需役地位置、利用目的和方法等条款。地役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可申请登记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时需注意权属状况、期限约定、登记程序等
业主在物业不作为时如何维权的问题。文章指出,在房屋保修期内,物业应协助业主与开发商沟通解决问题。保修期后,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维护公共设施,并需公布共有部分收益账目。业主可通过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行使权利,弹劾不负责的物业公司或选择新物业公司。此外,业主还可
农村盖二层房屋时邻居以挡光为由阻止建造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邻居有权要求排除影响采光权的情况,双方应协商解决。采光权是获取适度光源的重要权利,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如权益被侵犯,可通过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赔偿损失等方式解决。
小区物业公司对居民楼道内停放交通工具的管理问题。物业公司多次提醒业主规范停车,但效果甚微。居民因使用方便、怕车辆受损等原因随意停放,造成安全隐患。物业公司呼吁业主重视并合作解决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