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起草了《最惠国条款最后草案》。该草案的第5条对"最惠国待遇"进行了定义,即将一方国家或与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个人或物品给予另一方国家或与该国有确定关系的个人或物品的优惠,不得低于该国给予第三方国家或与第三方国家有确定关系的个人或物品的待遇。根据第4条的规定,最惠国待遇条款是一种国家根据约定关系在某一范围内承诺给予另一国最惠国待遇的条约规定。
最惠国待遇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方缔约国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所有优惠、豁免或特权应立即、无条件、无补偿地自动适用于另一方缔约国。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一方缔约国已经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豁免或特权是有条件的,另一方缔约国必须提供相同条件才能享受这种优惠、豁免或特权。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最初是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贸易条约中采用的,因此也被称为"美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之间的区别在于,给予第三方的优惠、豁免或特权是否附带条件,即受惠国是否需要提供某种条件。因此,"有条件"中的"条件"并不是以对方给予最惠国待遇作为条件,即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
无限制的最惠国待遇是指对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不仅适用于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手续,还适用于移民、投资、商标、专利等各个领域。有限制的最惠国待遇将其适用范围限制在经济贸易关系的某些领域,规定只在条约规定的范围内适用,而在此范围之外则不适用。
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双方给予的最惠国待遇是相互的、相同的。非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指一方缔约国有义务给予另一方缔约国最惠国待遇,即单方面给予,而无权从另一方享受最惠国待遇。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风险点,包括合同主体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货物品质风险和仲裁风险。合同主体风险涉及外方个人签名和关联企业偷梁换柱问题;知识产权风险包括知识产权地域风险和定牌加工侵犯知识产权问题;货物品质风险主要是强制性标准不达标的问题;
根据我国反倾销法律的规定,除了调查机关自主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情形外,在其他情况下,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收到由国内产业或者国内产业的代表提出的书面申请之后发起。
中国反倾销调查申请人的资格标准,即哪些主体可以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文中明确指出,只有中国境内生产与倾销进口产品同类的产品国内产业或其代表,才可以依法提出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资格判断主要依据是国内产业的生产规模及代表的代表性。案例实践显示,大部分反倾
主包销商与发行人之间的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主包销商承销B股股票,安排私人配售,认购未被认购的B股,协助发行人编制配售备忘录等事项。此外,发行人和各包销商也作出了相关的声明、保证和承诺。主包销商、国际协调人和各包销商将共同完成本次B股配售工作。
商务部令2013年第2号《执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争端裁决暂行规则》
商务部针对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争端裁决的执行规则。规则涵盖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商务部在接到相关裁决后,可以根据法律程序建议或决定修改或取消相关措施,或采取其他适当措施。再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且在得出结果前需向利害关系方披露基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