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云南省司法实践,对诈骗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2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2. 诈骗公私财物2万元以上,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云南省司法实践,对抢夺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抢夺公私财物5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5000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3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2.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达不到500元,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
3.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接近“巨大”或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云南省司法实践,对聚众哄抢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聚众哄抢公私财物15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15000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2. 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接近“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的数额标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云南省司法实践,对侵占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非法侵占他人财物8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8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2. 非法侵占他人财物5万元以上,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职务侵占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1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2. 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依照贪污罪的数额标准定罪量刑,不适用本规定的数额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挪用资金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使用,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 前款人员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的,以挪用资金1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
3. 前款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4. 挪用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是指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情况。
5. 前款人员挪用资金后携款潜逃或隐匿财产逃避追缴的,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6. 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挪用资金行为的,按刑法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敲诈勒索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2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2.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1万元以上,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1.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价值4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4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2.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和“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抢劫罪的数额与情节作如下规定:
抢劫罪以1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
抢劫罪的其他情节,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侵犯财产犯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如下:
1. 盗窃罪:数额较大为1000元以上,数额巨大为1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6万元以上。
2. 诈骗罪:数额较大为3000元以上,数额巨大为5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20万元以上。
3. 抢夺罪:数额较大为1000元以上,数额巨大为1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6万元以上。
4. 聚众哄抢罪:数额较大为2000元以上,数额巨大为2万元以上。
5. 侵占罪:数额较大为1万元以上,数额巨大为10万元以上。
6. 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2000元以上,数额巨大为2万元以上。
7. 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较大为5000元以上,数额巨大为5万元以上。
8. 抢劫罪:数额巨大为1万元以上。
希望以上规定对您有所帮助。
贩卖毒品罪的法律规定和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数量多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构成犯罪行为。量刑标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严重、较重和一般三种情况,并对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有特别规定。多次贩卖毒品将累计计算处罚。
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的判决方式。职务侵占罪指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根据数额大小有不同判决。贪污罪则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两者都有不同的处罚规定,并涉及涉案财物的处理方式,需依法严格处理。
《刑法》颁布后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其中包括关于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及审理案件的解释。文章还涵盖了非法出版物、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保险业务等行为的相关解释,以及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和破坏森林、野生动物资源的司法解释。对于伪造、变造、买
关于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内容,其中并未明确规定是否可以在网上举报。通告内容主要包括鼓励在逃人员自首、规定自首的期限和条件、对自首人员的处罚原则,以及鼓励检举揭发和规定保密措施等。同时,强调了任何人不得为在逃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其逃匿,否则将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