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是指在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中体现自治原则的具体方式。根据协议中的约定,只要能够确定管辖法院,起诉时应当依照该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协议管辖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新民诉法解释改变了原司法解释中关于选择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人民法院管辖的协议无效的规定。
因此,只要协议中当事人选择的管辖法院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即使协议约定了两个以上的法院管辖,该协议管辖约定仍然有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无效、被撤销或终止,并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因此,管辖协议虽然是合同的一部分,但具有独立性。同时,合同的无效、变更、解除或终止需要经过实体审理才能确定。
因此,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并不会影响管辖条款的效力。
然而,在管辖权案件审理中,对于管辖条款本身的效力应当进行审查。当事人在管辖异议期间提出管辖条款效力问题时,法院应进行实质审查。如果当事人提出签名、盖章等真伪问题申请鉴定,应进行鉴定。当事人在管辖权确定后再提出管辖条款效力问题时,不予审查。对于当事人对协议条款真伪无异议,但提出协议条款的签订人无权签订管辖协议的情况,因涉及表见代理判断问题,属于实体审理的范围,不应在管辖裁定中作出审查判断。
如果协议管辖约定违反了级别管辖规定,应当从该管辖地点中确定具有级别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如果协议管辖约定在基层法院管辖,但超出了该基层法院级别管辖范围的,应由符合级别管辖的该基层法院的上级法院管辖。
如果协议管辖约定在上级法院,但属于下级法院管辖的,应结合级别管辖的规定确定相应的下级法院。如果有多个下级法院都具有管辖权,应征询当事人的意见,由当事人进行选择。如果当事人拒绝选择,上级法院应根据“两便”原则确定管辖法院。
(一) 关于当事人既约定仲裁又约定法院管辖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如果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仲裁协议除外。因此,当事人既约定仲裁又约定法院管辖的情况下,该仲裁协议无效,法院应受理。但如果一方已经申请仲裁,另一方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仲裁机构可以继续审理。
(二) 关于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争议由两个以上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当事人不能就仲裁机构的选择达成一致意见,仲裁协议无效。因此,如果协议约定了两个以上的仲裁机构,但当事人就仲裁机构的选择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仲裁协议无效,法院可以受理。
如果您还有疑惑,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欢迎您进行咨询。
买卖合同约定的双重法院管辖权问题。当买卖合同约定两个法院的管辖权时,任何一方都有权选择管辖权,一般先提起诉讼的法院拥有管辖权。我国民事诉讼适用协议管辖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法律依据来自《中华人
协议管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它涉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作用、性质以及协议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协议管辖的规定有所不同,但一些国家已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承认其有
协议管辖的定义及其相关规定。协议管辖是一种在合同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的管辖方式。其适用范围、适用阶段、形式要求、法院选择范围、单一选择以及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协议管辖的法律意义。协议管辖是一种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法院管辖权的方式。其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如物权和知识产权纠纷。协议管辖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自治,已被一些国家纳入立法或司法实践。协议管辖需符合书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