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工伤职工及其亲属或者企业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待遇支付决定不服时,应按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劳动争议仲裁不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此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能作为第三人参加劳动争议仲裁。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已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各项保险费用的支付主体和方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与工伤职工之间发生的待遇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应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但是,工伤职工及其家属与用人单位在申报工伤和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时发生争议,应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规定办理。
个别地区工伤保险行业统筹向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移交过程中,原参加工伤保险行业统筹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后的待遇支付问题,应按照地方政府关于工伤保险行业统筹移交的责任划分规定处理。
条件:1. 已取得工伤死亡证明或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2. 社保部门拒绝或不按规定给付保险金;3. 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代理人可以以社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条件:1. 已取得工伤死亡证明或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
条件:1. 已取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2. 对裁决书不服;3. 时间不超过15日。代理人可以以用人单位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条件:1. 已取得工伤认定书;2. 治疗已终结或伤情相对稳定;3. 留下残疾,影响劳动能力。代理人可以向地市级社保局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由委员会聘请医学专家进行鉴定。
条件:1. 已做出伤残等级鉴定;2. 时间超过一年;3. 单位或社保机构认为伤情发生了变化。代理人可以向地市级社保局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由委员会聘请医学专家进行复查鉴定。
条件:1. 已取得劳动能力鉴定结论;2. 对鉴定结论不服;3. 时间在15日内。代理人可以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条件:1. 已取得工伤认定书,或已申请工伤认定但社保局超过60日不予答复;2. 工伤单位不服社保局认定,或受伤职工或死者家属不服社保局认定或超过60日不予答复;3. 收到认定结论或超过法定期限不予答复的时间不超过60日。代理人可以向做出认定结论的社保局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或向做出认定结论的社保局的上级社保局申请复议。
条件:1. 已取得工伤认定书,或已申请工伤认定但社保局超过60日不予答复,或已做出行政复议决定;2. 时间在15天之内;3. 工伤单位不服社保局认定,或受伤职工或死者家属不服社保局认定或超过60日不予答复,或对复议机关做出的复议决定不服。代理人可以向做出认定结论的社保局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复议机关改变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复议机关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九级工伤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此外,还提及了财产损失的补偿和精神损失赔偿的相关规定。根据法规,残疾赔偿金是对公民人身遭受损害导致全部或部
手指头工伤鉴定等级的划分,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 16180-》标准,从轻到重分为三级到十级。等级划分依据受伤情况的严重程度,受伤程度越严重,赔偿金额越高。赔偿金额需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等级确
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流程与工伤伤残待遇标准。申请人需首先领取工伤申请认定表并详细填写相关信息。根据工伤情况,申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其他鉴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起一年后,可申请复查鉴定。工伤伤残待遇根据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不同等级享受不
人身损害伤残的鉴定标准,按照伤残程度分为一级到七级,详细列出了各级伤残的标准,包括精神障碍、智能减退、四肢瘫、截瘫、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等不同方面的表现。此外,还提到了双下肢长度差异、关节缺失或强直固定等非功能位的损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