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具有中断诉讼时效行为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在适用对象、可以援用的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存在不同:
诉讼时效适用于债券请求权,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怠于履行请求权,期间完成后,其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归于消灭的制度,但这个民事权利不归于消灭。一旦债务人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将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例如追加权、解除权、撤销权等。典型的例子是撤销权,一旦超过期限,权利就消灭了。例如,合同撤销权的期限为一年,超过一年就没有合同撤销权,合同成为不可撤销的。
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助。而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可以主动审查。
诉讼时效届满只导致胜诉权的消灭,实体权力不消灭。而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可以因主客观因素中止、中断或延长。而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时效中断、中止或延长的规定。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问题。介绍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如书面发函、投诉相关部门、签订补充协议或还款协议等。同时,也提供了恢复诉讼时效的方法,如录音催讨法、银行转账法、协商对账法以及故意主张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以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包括适用对象、援用主体、法律效力和期间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信用贷款诉讼的起诉时效为三年,自出借人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日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但存在特殊情况可延长。若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