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表明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而民事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选择仲裁意味着放弃了诉讼的权利,因此认为仲裁和诉讼可并存是错误的。
仲裁委由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法制局)和商会统一组建,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法院是国家法律的审判机构。简单地说,仲裁就是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以后出现纠纷时叫某仲裁机构做“娘舅”,一旦裁定对双方都有法律效力。
仲裁是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而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
仲裁实行一审终局制。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再次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诉、上诉。而民事诉讼可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三个阶段。并且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而民事诉讼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公开审理。
仲裁费没有规定可以减交、缓交、免交,而法院有相应规定。仲裁费比诉讼费高,例如对于二万元的纠纷,仲裁费是1350元,而诉讼费是800元。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有权对仲裁协议的效力进行认定、进行证据保全、财产保全并且可以执行、撤销仲裁裁决。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仲裁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仲裁需双方达成协议并不得再起诉,由仲裁委审理并组成仲裁庭,具有专门的仲裁规则和程序。民事诉讼则由法院审理,程序更为复杂。仲裁机构相对封闭,注重保护当事人隐私;而法院则公开审理。仲裁费用较高,但两者在特定情况下存在联系,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律师费需咨询相关事务所以获取具体费用,而诉讼费则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财产案件根据金额分段交纳,非财产案件则根据案件类型交纳。劳动争议案件和行政案件的诉讼费也有各自特定的标准。
独任仲裁员的选定方式和合同纠纷仲裁程序的步骤。首先介绍了当事人如何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然后详细阐述了仲裁程序的申请和受理、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开庭和裁决等步骤。整个仲裁程序旨在解决合同纠纷,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且裁决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