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关系与冲突
时间:2025-07-2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地域管辖与行政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确定不同区域法院对第一审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案件)的分工与权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7条的规定,行政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有两个内容:一是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由最初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二是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只能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仍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可以选择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或者是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因此,行政诉讼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仍然遵循了“原告就被告”的设置原则。
二、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关系
原告就被告原则是指被告在哪个法院辖区,原告就应当到哪个法院起诉,案件就归该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传统观点认为,按照原告就被告原则设置管辖权,可以充分体现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两便原则是我国人民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人民司法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其核心内容是便于群众诉讼和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原告就被告原则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按照原告就被告原则设置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符合行政权的辖区范围,便于当事人近距离诉讼,节约诉讼开支。同时,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的管辖能够方便通知当事人应诉,便于人民法院查证与执行。此外,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的管辖也适应了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区域性特点。由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能够保证执行机关的依据与审判机关审查的依据一致,避免因区域不同而产生的规范或依据冲突。同时,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还能对原告起到滥诉的预防作用。
三、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冲突
尽管原告就被告原则符合两便原则的精神,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冲突。例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告所在地法院可能无法提供公正的审判环境,原告可能会面临不公正的待遇。此外,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可能导致一些案件的集中到一些地区,造成一些法院负担过重,影响审判效率。因此,在具体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特殊性和公正审判的原则,适当调整原告就被告原则的应用。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下级法院是否有权移送案件给上级法院管辖
下级法院是否有权移送案件给上级法院管辖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下级法院发现自己无管辖权,可以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括上级法院。移送管辖实质上是案件移交,不是管辖权移交,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已受理案件、受理法院无管辖权、接受移送法院有管
-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指出没有具体规定次数。文章介绍了《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即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并阐述了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及“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以确保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接受移送的法院有约束力,避免法院间推诿或争
-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的关系与冲突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
一、检察院移送法院开庭审理时间
检察院移送法院开庭审理的时间规定,包括一般刑事案件的移送期限、法院开庭审理期限以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检察院应在一个月内将案件移送至法院,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延长半个月;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开庭审理案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文章还涉及人民检察院决定
-
去交警队处理事故需保险公司参与吗?
-
依职权裁定移送管辖裁定书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