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时间:2025-07-16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1423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别程序。《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另外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五条也有相应规定。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由判决或裁决的法院主动逐级报送至具有死刑核准权的人民法院进行核准的一种程序。在刑事诉讼中,死刑复核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1. 适用对象的单一和特定性

死刑复核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立即执行和缓期执行的情况。本文主要讨论与死刑立即执行相关的复核程序。

2. 适用时间的特殊性

死刑复核程序适用于一审或二审判决或裁定生效并交付执行后的阶段,是死刑判决最后的障碍。

3. 适用方式的特殊性

死刑复核程序是由下级审判机关主动依法定条件报送,而非由上诉或抗诉引起的。

因此,死刑复核程序是一种特殊程序,与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有所不同。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

相对于其他刑罚而言,死刑的特点在于其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我国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保证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

死刑复核程序的设立旨在防止错误判决和误杀无辜,确保司法公正在每个死刑案件中得以体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某年死刑案件的统计数据显示,核准死刑的案件和人数分别占报核案件的76.8%和80.9%,未核准的案件和人数分别占10.1%和7.7%,发回重审的案件和人数分别占12.9%和11.2%。正如**里亚所言:“判决罪犯死刑所依据的证据并不能排除相反可能性,被这种自认为无法驳倒的证据误导的罪犯被判处死刑并非罕见。”因此,死刑判决往往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确凿无疑。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通过死刑复核而改判无罪的案例并不少见。

2. 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

一旦发生错误的死刑判决,其后果是无法通过相应的司法救济程序加以改正和弥补的(至少对于刑罚执行的后果来说是如此)。审判监督程序并不能使错误的判决复活。这样的错误不仅对受害者及其亲友造成伤害,也对整个司法机构的声誉以及国家政权的基础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因此,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死刑判决和裁定执行前的最后一道屏障是非常必要的。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中的死亡赔偿金支持问题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 抗诉书的注意事项

    抗诉书的注意事项。根据诉讼种类的不同,抗诉书分为二审程序抗诉书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书两种。刑事抗诉书是监督法院审判活动、纠正错误判决的重要工具。抗诉书的正文部分包括犯罪事实及证据、提起抗诉的理由及法律依据,是抗诉书的关键内容,必须认真撰写,确保抗诉有理

  •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 死刑政策与少杀慎杀原则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依据和职能定位
  • 如何维护对审判违法行为的合法权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