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是指以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权文书,其中债务人承诺自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无需经过法院诉讼程序直接接受法院的强制执行。公证机构可对双方所签订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1. 主合同双方共同向公证处提出申请,担保人接受强制执行的一并提出公证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2. 公证申请人填写公证申请表、签署公证告知书和询问笔录。
3. 公证员协助双方起草、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文书。
4. 公证处出具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
5. 债务人一旦违约,在法定期限内,债权人持合同约定证明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申请公证机构签发《执行证书》,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1. 2008年4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3.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第七条规定:“债权人凭原公证书及执行证书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申请执行书,应当依法按规定程序办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37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山东省推行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的相关内容。公证债权文书具有与法院生效裁判、仲裁裁决同样的执行效力,能缩短执行时间并降低实现债权的成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司法局联合下发文件规范该公证文书的执行工作,全市法院将其视为执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确保相关案件得到
房产转让的三种方式,其中房产公证是其中之一。公证可以证明房产的共同所有权,但只能作为权宜之计,最终需落实到房产证上。公证存在局限性,如一方私自变卖房产,另一方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房产证作为产权登记的凭证,比公证书更有法律保障。
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书的法律意义及其实施流程和法律依据。公证书可以保护债权人权益,当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持公证书及相关证明申请强制执行。流程包括双方申请公证、填写申请表、签署告知书和笔录、起草法律文书、出具公证书等。实施依据来源于相关法律规定,如民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规定。规定统一了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规制,明确了公证行为可诉纠纷的案件范围,确定了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主体,并区分了公证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规定有助于规范公证行为,保护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