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驱逐出境 > 限制出境的情况及措施

限制出境的情况及措施

时间:2025-09-21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3140
在很多情况下,当事人如果有未执行的民事案件,法院是可以限制当事人出境的,这也是保证审理正常进行一个方式。那么什么时候下会限制出境?限制出境的期限有时怎么规定呢?下面,让江西律师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中国公民可以根据通报备案对象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

未执行民事案件的情况

如果当事人有未执行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会通过口头或书面通知告知当事人,在案件(或问题)执结之前,不得离境。

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

人民法院可以发布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要求当事人不得离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护照,并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

扣留身份证或护照的处理

如果人民法院未能扣留当事人的身份证或护照,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其证件,或请公安机关宣布作废。

未持有护照或其他出入境证件的情况

对于未持有护照或其他出入境证件的情况,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限制出境期限内不予批准通报备案对象的出国(境)申请。

边控措施

如果无法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员的证照,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时,可以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协助边控。边控措施主要包括掌握出入境动态、阻止出境、阻止出境并扣留证件、阻止入境、阻止入境并扣留证件以及扣留人员。对于需要掌握出入境动态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对于需要采取其他控制措施的边控对象,控制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限制出境期限

根据《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控制期限一般限于30天以内。如果超过控制期限仍需要继续限制出境,就必须重新办理审批交控手续。限制出境期限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如果限制出境期限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由省级通报备案机关或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决定。

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如果限制出境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由地(市)级以上通报备案机关决定。

三个月以下

如果限制出境期限为三个月以下(含三个月),由县(市)级以上通报备案机关决定。

限制出境期限届满后,如果需要继续限制出境,必须在到期前一个月内续报。如果不续报,出境限制自动解除。如果需要提前解除出境限制,原通报备案机关应及时办理撤销通报备案手续。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将限制期限控制在1年以下,一般为3或6个月。对于需要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未了结民事案件,应向省公安厅交控手续。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执行法院通常将法律文书层报省高级法院,并通过省级公安机关向口岸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移交裁定书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再由省级公安机关通知相关口岸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布控。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 限制出境的情况及措施

    关于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的相关规定和措施。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禁止、限制、控制出境的措施,对于未执行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案件执结之前不得离境。具体措施包括发布限制出境协助执行通知、扣留身份证或护照,要求公安机关协助收缴、吊销证件或宣布作废。限

  • 在限期内未出境,可以强制出境吗

    我国相关法律对于外国人或境外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出境的处理方式。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境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强制其出境,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同时,还涉及催告责任、决定责任、执行责任、事后监管责任以及其他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 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 驱逐出境的对象及适用范围
  • 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
  • 解除限制出境的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