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性刑法规范是指规定主体享有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规范。刑法规范中是否存在授权性规范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刑法规范都是命令性规范,即规定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因此没有授权性规范。然而,笔者认为刑法规范中确实存在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允许主体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作一定的行为。例如,刑法第19条规定了对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授权。虽然授权性规范不应过多滥设,但在刑事立法中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授权性规范可以保证司法人员有足够的自由裁量权。
禁止性刑法规范是指规定主体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有人认为刑法规范中不存在禁止性规范,但笔者认为刑法规范中确实存在禁止性规范。禁止性规范禁止主体做出某种行为,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例如,刑法第49条规定了对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和怀孕妇女不适用死刑的禁止性规范。然而,禁止性规范不应过多滥设,应将禁止性规范置于其他行为规范体系中,而不是放在刑法规范中。
义务性刑法规范是指规定主体应当或必须做出一定积极行为的规范。刑法规范中存在对裁判者的义务性规范,即对裁判者的行为规范。例如,刑法第27条规定了对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义务。此外,刑法规范中还存在对社会大众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应置于其他行为规范体系中,而不是放在刑法规范中。
确定性刑法规范是明确规定行为规范内容的规范,无需引用其他规范来确定。在刑法中,大部分规范属于确定性规范。例如,刑法第74条规定了对累犯不适用缓刑的确定性规范。
准用性刑法规范是在规定刑事责任的同时允许裁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规范。准用性规范有利于司法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刑罚。我国刑法规范主要是准用性规范,其中有些规范是绝对确定性规范,即不允许个别调整,而有些是相对确定性规范,即允许一定的自由裁量。
委任性刑法规范是指将决定刑罚的权力委托给特定机关或个人的规范。委任性规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我国刑法规范中存在一些委任性规范,例如刑法第239条规定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行为应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在刑法规范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同时限制其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司法人员有足够的自由裁量权和避免滥用。此外,刑法规范中的禁止性规范应置于其他行为规范体系中,而不是放在刑法规范中。对于确定性刑法规范,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刑罚,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委任性规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准用性规范是指虽然没有直接规定某一规范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适用其他法律条文或法律文件中某一规定的规范。在刑法中,准用性规范是通过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表现出来的,相应地,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准用性规范可以通过援引其他刑法规范来实现。这些规范不仅包括刑法典的分则条文,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分则条文。此外,它们既包括整体的独立条文,也包括条文本身的下属层次(款、段、项)。
准用性规范还可以援引刑法规范以外的规范。这意味着行为要件的确定需要参照其他规范或者制度。
准用性刑法规范的优点是,它采取开放式的构成要件,即将行为构成交给其他法律规定,使行为构成与惩罚法规相分离。这样一来,刑法法规具有较大的时空适应性,有利于保持刑法典的相对稳定性。此外,准用性规范还有严密刑法法网、促进非刑事法律立法完善的功能。因此,适当设立一些准用性刑法规范是必要的。
尽管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准用性规范的规定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些条文参照的是法律,一些参照的是法律和行政法规,还有一些参照的是法规。这种参照规范的表述相当混乱,不符合法律用语同一的精神。虽然我国法制尚不健全,有些法律尚未制定,但是以后这些方面还是要出台法律的,而有法律规范的方面,也往往同时有法规。因此,没有必要作区分,尤其是对同一意思,往往用不同的词语方式表达。
一些准用性规范参照的是行政法规和行政措施,这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才能定罪处刑。因此,我国刑法中有关参照性规范的规定不够妥当,有待修改和完善。
委任性规范是指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的内容或者可以制定变更措施的法律规范。在我国刑法中,只有一条委任性刑法规范,即第90条。
由于刑事立法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利的剥夺,刑事立法权应当高度集中,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因此,刑法一般不能设置委任性规范,以免刑事立法权下放。然而,第90条规定的委任性规范是为了适应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
从保障人权和少数民族平等地位的角度来看,这种委任性刑法规范一般不会形成威胁,也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实质不存在冲突。然而,对于其他变通,比如对刑法中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应当予以禁止。
诈骗罪立案后对子女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对子女的主要影响是政治审查是否通过。文章详细列举了影响子女政治审查的情形,包括曾被刑事处罚、涉及违纪违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的单位征集新兵需要满足的其他条件。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错证驾驶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的规定,伪造或使用伪造机动车证件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会构成刑事犯罪。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还规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