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选票的有效性
时间:2025-09-0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当前社会中,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以确保选民或代表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行使选举的民主权利。那么,怎么确定选票是否有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选票填写规定
根据选举法规定,确定选票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选票的填写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一张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则该选票为有效票;如果所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则该选票为无效票。
选票填写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如果选民在填写选票时,符号和位置与选举法规定不符,或者出现涂改且无法辨认的情况,与该选票对应的候选人将不能计票,而其他候选人的选票应予以计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只有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才算有效。而代表候选人只有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才能当选。对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如果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那么以得票最多的人当选。如果遇到票数相等无法确定当选人的情况,则应再次投票,以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如果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那么剩余名额将进行另行选举。在另行选举时,根据第一次投票时得票最多的顺序,按照法律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需选出一人,那么候选人应为两人。根据前述规定,当另行选举县级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最多的人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对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另行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必须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才能当选。
选举机构的相关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八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对于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负责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九条规定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如果是代表候选人,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
如何确定选票的有效性
确定选票有效性的规则。选票是否有效取决于填写是否符合选举法规定,如选票所选人数是否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同时,选票填写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如符号和位置不符等将导致无效。在选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了有效的投票人数和代表候选人当
-
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国法律上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举权除了满足年龄条件,还需具备中国国籍并享有政治权利。这是一种广泛的政治权利。
-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和实际操作。差额选举允许更多候选人参与竞选,提高了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并增强当选代表的公仆意识和责任心。差额选举有两种方式:直接差额选举和预选后正式差额选举。在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
-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
劳动仲裁程序及时间限制
-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