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时间:2025-07-15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3024
在大商场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店铺在打折扣,比如3.8折、6.8折、5折等等,不少消费者也会被这些折扣吸引而去购买,但是在付款的时候才发现商家根本不是按说好的折扣来计算。那么,商场价格欺诈怎么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根据法律规定,当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受到损害时,他们有权要求销售者进行赔偿。销售者在赔偿后,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他们有权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如果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他们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销售者在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责任属于销售者,生产者在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同样地,当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

1. 虚构比价信息

虚构原价是网络商家进行价格欺诈的主要方式,占涉及价格欺诈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的90%以上。

2. 虚构商品优惠幅度

在网络购物中,存在两种虚构商品优惠幅度的形式。一种是经营者虚构原价,即标高原价,然后声称现销售价格为原价的折扣。实际上,按照现售价计算出来的原价要高于商品的实际原价。另一种是成交价格并不按照声称的优惠幅度计算得出。例如,某商品在销售页面上声称“价格:196元买一送一5折包邮”,但实际成交价格却为99元,没有达到所声明的优惠幅度。

3. 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

限时抢购、限量团购等促销方式是网络购物平台常见的促销方式。商家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但在结算时却以高于标示价格的价格进行结算。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前述促销方式中。

经营者通常以“限时”、“限量”为由,要求消费者在指定时间内下单并完成支付。由于消费者从决定购买到支付货款的时间较短,且基于网络支付的便捷性,消费者容易忽略结算价格与标示价格之间的差距,从而做出与真实意思表示不一致的购买决定。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侵犯知情权吗?侵犯了。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中关于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当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要求经营者纠正错误并依法获得赔偿。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自主选择权的法律意义
  •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