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涉外仲裁裁决是基于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进行的。如果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那么仲裁裁决就没有依据,因此无法执行。
根据仲裁法和涉外仲裁机构的规定,当事人有权在仲裁委员会中选定仲裁员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仲裁员。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如果被申请人未得到指定的仲裁员或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例如不可抗力或重病等,导致被申请人未能陈述意见,仲裁裁决就无法执行。
根据涉外仲裁规则的规定,仲裁庭应由当事人选定的或仲裁委员会主席指定的仲裁员组成。裁决应根据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意见可以作为记录附卷。如果仲裁庭不是由当事人依法选定的仲裁员组成,或裁决是少数仲裁员的意见,那么该裁决就无法执行。
仲裁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如果当事人未协议交付仲裁的事项,仲裁机构就无权仲裁。即使作出了裁决,法院也不能执行。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以及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也无权仲裁。否则就属于违法裁决,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如果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就会裁定不予执行。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可以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也可以是损害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是否违背公共利益由人民法院认定。
当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 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的;
(三)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的;
(四)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理由。主要包括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议、被申请人未得到仲裁通知、仲裁庭组成或程序违规、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机构无权仲裁以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况。当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时,当事人可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
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规定的不明确性,并分析了仲裁制度对证据的特殊性要求。仲裁程序试图摆脱证据规则的束缚,但又受到自然公正原则的影响。自然公正原则要求仲裁员独立行使权力,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成为仲裁程序中的公认基本原则,证据规则也因此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的费用缴纳问题。当事人需缴纳仲裁案件受理费和仲裁案件处理费,可选择现金、银行卡或银行划账方式付费。费用标准依据争议金额而定,具体收费标准按照上海仲裁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当事人需妥善保管缴费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