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 >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时间:2025-09-04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2707
据介绍,近年来,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案件也逐渐增多,今天公布的案例中,有3起都是未成年女性因网聊而发生的刑事案件。胡伟新表示,未成年人不能轻信通过网络结识的陌生人,不能在网络上透漏个人信息,更不能孤身和网友见面,以免造成人身威胁。接下里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减少犯罪发生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及时干预和引导,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机会犯罪,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案例概述

最高院今天公布了一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该案还涉及一起强迫未成年人劳动案和一起家长因婚外情而伤害未成年子女的案件。

据胡伟新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大约有5万件左右,占全部刑事案件的4%左右。

曾冰故意伤害案

基本案情

2012年5月,被告人曾冰通过人介绍认识了现任丈夫许某,随后与许某以及许某与前妻生育的女儿小佳一起生活。为了阻止许某与前妻联系,曾冰经常发脾气,怀孕后更加严厉地对非亲生的小佳进行责骂和虐待。

2013年1月1日下午5时,曾冰要求小佳洗澡,但小佳哭闹不愿意。曾冰一怒之下,用手打和推小佳的脸和颈部,导致小佳摔倒并头部受伤。起初,曾冰并未在意,但之后小佳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呕吐和昏迷等症状。曾冰才叫亲戚一起将小佳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严重,小佳于1月7日死亡。法医鉴定结果显示,小佳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左额顶部出血和脑干功能衰竭。

当晚10时许,警方在医院将曾冰抓获。由于曾冰当时怀孕,警方和检察机关分别在2013年1月2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2014年7月1日,曾冰被批准逮捕。同年7月7日,检察机关向一审法院提起公诉。

裁判结果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曾冰有期徒刑十四年零三个月。一审宣判后,曾冰认为量刑过重提起上诉,认为:1.原判认定上诉人犯故意伤害罪属适用法律错误,其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上诉人与被害人共同生活期间一直对其照顾有加。案发时上诉人只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打了被害人几下,小孩摔倒死亡并非其所愿,且现实中家长教育致小孩死亡有许多案例都是以过失致人死亡定罪处罚。2.被害人父亲曾对上诉人表达过谅解的意思。3.原判未充分考虑其悔罪态度及父母年老、儿子年幼的情形。请求二审法院予以改判。

清远中院经二审审理查明事实后认为,虽然从上诉人曾冰在小佳昏迷后送医院抢救等情况看,其并不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但是从其殴打方式和部位,以及被害人头部受伤严重程度等伤害后果来看,可以推断上诉人在实施殴打时的力度,显示其主观上对危害后果的放任,因此一审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是正确的。对于曾冰上诉提出其有积极赔偿的情节,经查属实,同时考虑到该案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且案发后上诉人积极将被害人送医救治,留在医院守候没有逃走,遂改判曾冰有期徒刑十二年。

典型意义

每年都有孩子被父母或家庭成员打死的报道。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家庭的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一些父母忍心一次次地伤害孩子呢?这是因为很多人仍然认为家长打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认为“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正确的教育观念。

错误的管教观念是导致对孩子施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生活困难、工作压力大、未婚先育没有条件抚养、孩子身体智力缺陷或残疾、重男轻女、父母有恶习、品行不良和精神心理异常等也导致了这种伦理惨剧频发。

这类案件反映出,由于未成年人弱小,一些父母并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而是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或物品,甚至将其当作出气筒、泄愤目标或报复工具。

虽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监护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但在社会观念尚未完全将“父母打孩子”纳入法制视角的情况下,除非打孩子导致伤害、致残或致死,父母很难受到法律制裁。在干预机构和措施方面,还远未达到保护儿童免受家庭暴力伤害的程度。因此,有必要站在保护儿童的立场上,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并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注和保护,对施暴的犯罪分子给予严厉惩罚。同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遏制这种不良现象,保障孩子的生命尊严不受侵害。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 中国童工的年龄界定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 第二十一条行政拘留不执行的情形

    《治安管理法》中有关行政拘留不执行的情形。对于未满十六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十六至十八周岁的人、七十周岁以上的人以及怀孕或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等特殊情况,不得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这些规定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的特殊权益的原则。

  •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 未成年犯罪与死刑的规定
  • 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