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未全部履行怎么办
时间:2024-05-19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未全部履行的解决方法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协议未履行时可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双方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若一方当事人未能全部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一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中得到明确。
申请司法确认协议的有效性
根据该规定的第二十条,当事人经过磋商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后,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一旦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应当公告协议内容,并公告期间不少于三十日。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将对协议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协议的有效性,前提是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且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裁定书应当详细写明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协议内容,并向社会公开。
申请强制执行未履行的协议
根据该规定的第二十一条,若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能全部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裁判或经司法确认的协议,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需要修复生态环境,依法由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实施。
超标排放导致身体健康损害,诉讼时效为三年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
很多人因环境污染导致身体健康损害,但对于维权路径常常感到困惑。经过长时间的交涉后,许多人会认为过了两年内起诉可能不会胜诉。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误解。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通过起诉要求赔偿
如果你发现你所居住的环境附近有人或工厂乱排放废气废水,作为居民,你肯定会感到愤怒。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通过向相关环保部门投诉举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你的身体受到损害,你还可以通过起诉来要求赔偿。
诉讼时效为三年
如果你选择通过诉讼来维权,很多人会担心诉讼时效的问题,以为过了两年就无法再起诉。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的时间。因此,你在受到环境污染损害后的三年内都有权利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哪些罪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
中国刑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特别是对于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等犯罪,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暂缓起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起诉方式,符合公诉条件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不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必须规定缓诉期间和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
-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和法律处理。消费公益诉讼源于罗马法中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狭义公益诉讼和公民等提起的私益诉讼。处理时需区分两种诉讼方式,遵循双轮驱动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处分权。《解释》规定了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交叉处
-
财产查封的时限
该摘要主要介绍了非法经营罪判决书的内容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判决书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其次,判决书认定了相关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最后
-
交通事故赔偿金民事起诉状范文指导
-
行政诉讼怎么要求赔偿
-
刑事案件办案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