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通过哪些途径发现法院民事执行活动是否违法
司法实践中,检察院发现案件的渠道主要有三个: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监督;当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检察院控告、举报;检察院依职权发现,主要包括审查其他案件中发现、通过媒体发现等情形。
检察院启动监督程序,以当事人申请为主,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检察院可以不经申请,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执行人员在执行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执行等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已经立案的;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需要跟进监督的。
法院执行不作为检察院如何处理
实践中,法院未能执行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属于执行不能,有的属于执行不作为。
为了解法院对于个案的执行情况,维护司法权威,规定要求: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活动中可能存在怠于履行职责情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了解相关情况,人民法院应当说明案件的执行情况及理由,并在15日内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结合法院的回复情况,检察院会全面审查案件事实,以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监督措施。
在强化检察建议法律效力方面,特别是法院收到检察建设后,如何严格审查程序和回复程序?
规定明确要求,法院收到检察院的检察建议书后,应当在3个月内审查完毕,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后,可以延长1个月。人民法院审查完毕后,应将审查处理情况以回复意见函的形式回复人民检察院。
在审查处理检察建议过程中,法院作出相关裁定、决定等法律文书的,应将相关裁定、决定等法律文书附后,一并送交检察院。法院的回复意见函还应载明查明的案件事实、回复意见和理由,同时加盖法院的印章。
规定明确,法院收到检察建议后,逾期未回复,或者回复后检察院认为处理结果不当的,提出检察建议的检察院可以提请上一级检察院向其同级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哪些情形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监督,申请的途径是什么
申请监督是当事人的一项权利,只要当事人认为民事执行活动存在违法情形,即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监督。《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和此次出台的规定中均对当事人申请监督作出了指引,主要包括:一般应先向法院提出异议和复议,应当向执行法院的同级检察院提出等等。人民检察院由控告检察部门负责受理这类案件,当事人应当向控告检察部门提交监督申请书、身份证明、相关法律文书及证据材料等申请材料。
法院如何应对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现象
执行难和执行乱主要发生在金钱债权类执行案件中,在社会诚信度不高的当下,欠债不还现象大量存在。
解决执行难、执行不规范的困难和挑战,除了法院要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单靠法院解决不了。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执行工作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征信、诚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等制约执行工作的深层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国法院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用两到三年时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和执行乱”问题,基本可以实现。
关于检察建议的几点建议的处理方式。首先,审查检察建议提出的方式分为依职权和依当事人申请两种情况。其次,保留被建议方的异议权,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再次,完善检察监督调查核实的程序,确立调查范围和方式。最后,确立“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模式,完善有
协议抚养孩子的法律效力及其与合同的关系。协议抚养孩子无需公证即具有法律效力,且父母对未婚子女的抚养义务不变。协议与合同在意义、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明确性、详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协议抚养孩子需有利于孩子成长,合理且符合所在地生活水平。未婚生子个人
玩忽职守罪中损失是否累加的问题。从立法依据、逻辑依据和现实依据三个方面论述了对于行为人多次实施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为,其造成的损失数额应当累计计算的理由。文章指出,对于犯罪数额累计计算在刑法中有充分的立法、逻辑和现实依据,并且对于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辩护词。辩护词从辩护权的根据、辩护理由和辩护理论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被告人并未滥用职权,并请求法庭公正审理。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