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审理的案件分成两种,一种是公开审理的案件,普通公民都可以旁听。一种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比如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商业机密、国家机密的案件,一般人员都不能参加旁听。法庭规定规定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持身份证和本院发出的旁听证可以旁听。旁听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检查。旁听人员不得携带录音、录像、摄影器材(包括手机)进入审判庭。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一)未成年人(经法院批准的除外);
(二)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三)其他不宜旁听的人。
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庭审期间必须保持肃静,不准鼓掌、喧哗、吵闹,不得有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二)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三)不得发言、提问;
(四)不准录音、录像、摄影。依法公开审理案件,经人民法院许可,新闻记者可以记录、录音、摄影、转播庭审实况。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将给予口头警告、训诫,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采取强制措施,由司法警察执行。芦溪县人民法院大审判庭前悬挂有详细的庭审须知,请你仔细阅读后再参加旁听。
“两会旁听者”通常被媒体和大众笼统冠以“特邀代表”、“特邀委员”、“特邀嘉宾”或“特邀列席人员”、“特邀旁听人员”等头衔。实际上,这些概念都不准确。“特邀”专指政协委员中的“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三个界别的委员。列席、旁听人员则是指分别获准列席、旁听人大或政协部分会议的人员
依法公开审理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经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除外、寻呼机等通讯器材的报警音。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之规定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或者拘留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持有效证件要求旁听的,参照中国公民旁听的规定办理。
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并主动申报有否携带违禁物品接受安全检查、录音、录像、喧哗、吵闹或实施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录像、摄影。
旁听人员应自觉遵守以下法庭纪律。
依法公开审理案件,中国各新闻媒体的新闻记者凭记者证参加旁听:
不得擅自录音,旁听人需要持旁听证进入法庭的,旁听证由人民法院制发。
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必须关闭移动电话。
公民参加旁听,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
不得鼓掌,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记录、摄影、转播庭审实况。外国记者的旁听按照我国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办理、记录。
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不得发言、提问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本文探讨了被控犯罪时被告享有寻求法律援助的权利。法律援助包括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出庭和为贫困人士提供法律服务。资格判断基于被告的经济状况和案件严重性,律师将代表被告维护其权益。在某些情况下,被告可能选择自行雇佣律师。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被告应充分了解其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