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共同诉讼。在共同诉讼中,诉讼代理人接受一方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诉讼活动行为的为共同诉讼委托代理。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共同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共同委托一个辩护人的,应该不会发生的,主要是因为各个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处于的地位不同,刑罚的后果也就不可能相同,辩护人的立场只能是一个。而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由于有普通共同诉讼和必要共同诉讼之分,出现在必要共同诉讼中的“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不少见,笔者认为:必要共同诉讼的当事人不宜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否则诉讼代理人不能完全尽其代理职责,势必损害其中被代理人的合法利益。
案例一:甲、乙、丙、丁四位继承人共同起诉李某、陈某、许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李某、陈某、许某共同委托代理人A为他们出庭应诉。从整体上分析,被告代理人的代理主旨是维护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就三被告各自承担的民事责任来讲,并非是均等的,那么,从总体上是站在被告的立场上对抗原告,而对内却难以维护三被告各自应承担份内之责。
案例二:吴某与刘某、胡某、顾某及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胡某、顾某及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B参加诉讼。在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提出其投保客户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有严重超载行为,交警部门作出的由肇事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认定书中,没有作出认定。投保客户刘某、胡某、顾某则否认超载事实的存在,认可交警部门作出的由肇事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认定是合理的。代理人未作补充和辩解,最后由共同代理人向法庭解释对此问题由被告内部解决,不作质证。对此不难理解,作为共同诉讼代理人,难以平衡代理关系,其后果必定损害被代理一方的利益。
因此,笔者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除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之外,当事人还可以委托其他公民为诉讼代理人。但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的规定,除了一般普通共同诉讼外,可以委托共同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必要的共同诉讼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共同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应该参照上述规定,由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之理由,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
人民法院在受理以及审理这类共同诉讼过程中,虽然没有依据干预当事人共同委托同一代理人代为诉讼,但是应该对各被代理人予以释明,告诫当事人,若出现代理人有偏差代理,如果被代理人执意坚持共同委托诉讼代理,这种代理诉讼行为所产生的当事人之间利害错位的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
打官司的程序及诉讼费用的交纳。文章介绍了诉讼程序的主要环节,包括写诉状、立案、开庭、判决和执行等,并强调了诉讼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同时,文章还详细说明了民事官司的诉讼费用交纳方式,包括一审、上诉和申请执行等费用的交纳方式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