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信托法 > 信托构成 > 信托财产 > 信托关系的本质及信托财产独立性

信托关系的本质及信托财产独立性

时间:2024-11-11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681
[摘要]本文基于对信托委托关系和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理解,确认信托关系的委托性基础,缓解信托与委托关系不易区分,长期存在的尴尬局面。通过对信托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分析,梳理信托法律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的本质

一、信托关系是委托

对于信托与委托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二者不同,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委托关系是代理、行纪、居间和信托等基础关系的共同点。根据委托权限、外部关系、后果承担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委托关系分为代理、行纪、居间和信托等不同的委托种类。在中国,行纪合同被认为是信托最初的表现形式,这一观点在法律规定中也得到了体现。

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根据英美信托法,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不受信托当事人任何一方债权人的追及。委托人将财产交付信托后,失去了对该财产的所有权。受托人取得了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但无法享有该财产带来的利益。受益人虽享有受益权,但并不拥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因此,信托关系一旦设定,信托财产呈现出独立性的特征。

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表现为:受托人必须将信托财产单独管理,不得与自有财产混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债权人无权对信托财产主张权利;剩余的信托利益应归入信托财产;管理信托财产的损失应由信托财产承担。这些法律规定进一步强化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特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信托财产的来源和性质

    信托财产的来源和性质,包括受托人因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及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营业信托受托人的报酬归属问题,即受托人从信托财产或其收益中获得报酬的方式。

  • 我国信托法中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探讨

    我国《信托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缺陷。该法在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信托立法时,规定委托人为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存在信托与委托难以区分的问题,且无法为遗嘱信托情形下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提供法律依据。信托财产归属问题是信托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

  • 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

    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信托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各自在信托关系中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委托人拥有知情权、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权等权利,并需保证信托财产合法性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

  • 实施诉讼行为的名义和利益归属不同

    诉讼信托与诉讼代理在实施诉讼行为的名义和利益归属、权限、法律关系稳定性及内部法律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在诉讼信托中,受托人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产生的诉讼利益归属视情况而定,且拥有广泛的诉讼权限,法律关系相对稳定,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而在诉讼代

  • 导致信托合同无效的因素有哪些
  • 集合资金信托的定义及要求
  • 选择信誉良好的信托公司
信托构成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