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不按照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知情权是指人民群众有权利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事情。根据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并于2008年5月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一定基本要求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这些基本要求包括: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
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违反该条例规定的,有一系列违规行为,包括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等。
刘某是某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由于修路,该村经历了一场大面积的拆迁。对于征地补偿款,村民对其应得款项产生了质疑,并要求公开征地拆迁相关事项。然而,刘某对村民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甚至组织社会闲杂人员威胁要求村务公开的村民,造成了恶劣影响。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刘某的行为属于不按照规定公开村务,侵犯了群众的知情权。考虑到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以及行为的恶劣性质,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