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权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当标价签、价目表等所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时,这被视为价格欺诈行为,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进行处理。
对于经营者标价签上的错误标示,虽然不构成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依法应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因为这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有以下几种维权途径: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消费者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以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消费者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寻求帮助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消费者可以提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以解决争议。
消费者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的商家不仅仅指实体店面的经营者,网络电商同样受到限制。电商不应规避法律风险,相反,应更加严格要求,规范整个电商行业的经营发展。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包括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股东知情权与查阅权的关系以及查阅权和复制摘抄权的关系。文章指出,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等六类资料,但不包括原始材料或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旧公司法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
北京某公司股东知情权受限的问题。公司曾在章程中规定股东需申请并由董事会判断是否同意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引发了纠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确认股东知情权是法定权利,不能被公司章程限制或剥夺。公司必须向股东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消费者维权途径以及电商行业的法律责任。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申诉、仲裁以及诉讼等途径维权。电商平台作为卖家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