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对价格欺诈行为的经营者,将被责令改正其违法行为。
对于从价格欺诈行为中获取的违法所得,将被没收。
如果经营者从价格欺诈行为中获得违法所得,将处以违法所得的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则将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价格欺诈行为情节严重,将被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价格欺诈行为,又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价格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偿服务时的标价行为。以下情形之一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经营者在标价签、价目表等中所标示的商品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进行交易。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进行比较。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也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作出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包括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股东知情权与查阅权的关系以及查阅权和复制摘抄权的关系。文章指出,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等六类资料,但不包括原始材料或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旧公司法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
北京某公司股东知情权受限的问题。公司曾在章程中规定股东需申请并由董事会判断是否同意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引发了纠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确认股东知情权是法定权利,不能被公司章程限制或剥夺。公司必须向股东提供财务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