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标价是指商家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虚假价格,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饭店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在结帐时却按每斤200元结算,并且声称标价签上标的是小象鼻蚌。
两套价格是指商家采用两套标价簿欺诈消费者。例如,某酒店在顾客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但在结帐时却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这样,消费者点了12种炒菜后发现其中10种菜肴的价格高于提供的标价簿所标的价格,共多收36元。
模糊标价是指商家使用误导性文字或标识进行价格宣传。例如,某商厦以“出厂价”搞促销活动,销售某品牌洗衣机,但其标价误导性地明示“出厂价”为950元,而实际出厂价是920元。
虚夸标价是指商家在宣传中使用夸大或虚假的价格比较,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家公司在其经营场所宣传称“全市最低价”、“所有商品价格低于同行”,但实际上其商品价格多数高于其他商家。
虚假折价是指商家在价格宣传中使用虚假的折扣信息,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商店以“全场2折”进行价格宣传,但实际上只有2种商品按2折销售。
模糊赠售是指商家在赠送商品时不明确品名和数量,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餐饮公司在经营场所宣传“肥牛午市买一送一,晚市买二送一”,但未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
隐蔽价格附加条件是指商家在促销活动中隐藏价格使用条件,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百货公司采取“购物返A、B券”的手段促销,但没有事先告知消费者B券只能附等值人民币现钞才能使用。
虚构原价是指商家在降价销售时虚构商品的原价,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商场销售皮夹子,使用降价标价签标示原价158元,现价98元,但不能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
不履行价格承诺是指商家未按照承诺的价格进行销售,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超市承诺在特定时间段购买某品牌清洁抹布实行买三送一,但实际消费者购买后并未获得赠送。
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是指商家销售的商品质量或数量与标价不符,以误导消费者。例如,某机电产品商店将返修的电冰箱按正品价格销售,质量与价格不符。又如某商店销售价格3元的袋装白糖,标示每袋重量1000克,但实际每袋重量仅有750克,数量与价格不符。
全球易货贸易的现状与特征,包括传统易货贸易方式、小范围内部调剂、电子商务模式、政府牵头以及民间组织协调等五种表现形式。虽然现代易货贸易发展复杂多样,但也存在交易范围有限、缺乏信用保证体系等缺点。因此,成立全球统一易货贸易组织势在必行,应遵循WTO原则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以及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在价格举报时,需明确举报原因、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说明情况。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假标示、双重标价等13种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法人授权委托书在合同签订中的效力,重点阐述了委托授权行为的证明力。代理证书作为委托授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证明代理权的存在而无需提供委托合同。即便委托合同无效或被解除,只要代理证书有效且未被收回,代理人凭借代理证书的行为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当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