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进行协商,就购买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进行退换、维修或者适当补偿,以解决争议。在与经营者协商之前,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存商品包装盒、说明书等完整无损。
二、携带购物凭证,即商品发票。
三、先通过电话与商店进行交涉,约定时间后再前往商店。
四、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
五、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经营者同意退款或者赔偿,消费者应接受。如果无法达成自己的要求,不要发生争吵,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在投诉之前,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最好先与经营者进行交涉和协商,如果协商失败,再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二、书面投诉信应包括投诉人的个人信息和商品信息,如姓名、性别、职业、工作单位、电话、地址、邮编,以及商品的名称、牌号、型号、出厂日期、价格,商店的名称、电话、地址、邮编,生产厂家的名称、电话、地址、邮编,购买商品的日期和损失价值。
三、附上发票的复印件。
四、可以直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递交投诉信,如果商品价值较大或问题较严重,或者当地消费者协会无法解决,也可以向上级消费者协会投诉。
申诉是指消费者对与生活消费有关的商品购买、使用或者服务接受中与经营者发生的消费权益争议,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并请求处理的行为。消费者在发生消费权益争议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向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卫生、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申诉的手续与投诉相似。
仲裁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对民事、经济、行政等争议进行裁决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争议仲裁多为经济仲裁。消费者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
如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三倍金额或五百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责任。文章介绍了价格欺诈的概念、类型及危害性,重点阐述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制约与惩罚措施。同时,本文还详细解析了价格欺诈行为的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提醒商家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本文旨在增强公众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