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商场价格欺诈赔偿怎么做

商场价格欺诈赔偿怎么做

时间:2024-01-28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24
去商场逛街、购物是很多人喜欢的消遣,但是在购物的过程中却有可能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看中的衣服明明标价是120元,在付款的时候商家却要求你付200元。那么,商场价格欺诈赔偿怎么做?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议论下。

商场价格欺诈赔偿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若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以弥补其所遭受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如果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计算。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依照该法进行处理。

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国家计委于2002年1月1日发布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其中明确了以下13种价格行为被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

1. 虚假标示

在标价签、价目表等上标示的商品信息与实际不符,包括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以此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购买。

2. 两种标价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3. 欺骗性标价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方式进行标价,诱导他人与其进行交易。

4. 无依据的价格表示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可比较的依据。

5. 折扣不实

降价销售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6. 处理品不标示

在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 馈赠不实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将馈赠物品标示为假劣商品。

8. 含糊附加条件

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带有价格附加条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 虚假优惠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提供虚假优惠折价信息,谎称降价或即将提价,以诱骗他人购买。

10. 不履行价格承诺

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作出价格承诺,却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11. 虚假比价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以欺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12. 以次充好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13. 虚假政府定价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以上是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所列举的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在遭受价格欺诈时,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主张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侵犯知情权吗?侵犯了。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

  •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 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 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