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价格欺诈向哪个部门投诉

价格欺诈向哪个部门投诉

时间:2024-07-01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79
商家通过提高价格再拉低价格促销的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价格欺诈了,在生活中很多消费者都有可能会遇到价格欺诈可能,面对价格欺诈的时候消费者应该要积极的去投诉,那么,价格欺诈向哪个部门投诉?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价格欺诈投诉部门及法律依据

如果您遭遇价格欺诈行为,您可以向物价部门投诉。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以下是国家计委出台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认定的13种价格欺诈行为:

1. 虚假标示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2. 两种标价

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3. 欺骗性标价

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4. 无依据价格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

5. 虚假折扣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

6. 不标示处理品价格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

7. 馈赠物品不实标示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

8. 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9. 虚假优惠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

10. 不履行价格承诺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1. 虚假比价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

12. 质量与价格不符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者质量与价格不符的。

13. 虚假政府定价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

投诉方式及要求

如果您遇到价格欺诈问题,您可以通过拨打“12315”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方式向物价部门投诉。在投诉时,您需要提供被举报人违法违规的事实及有关证据。因此,在消费时,请注意保留证据材料,如发票、消费清单、收据、刷卡记录、银行汇款记录、网上交易支付成功的页面截屏等。如果投诉医院收费问题,还可一并提供病历相关部分的复印件;投诉商品明码标价问题,可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以证明标价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侵犯知情权吗?侵犯了。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

  •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

  • 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