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促销价格是价格欺诈吗

促销价格是价格欺诈吗

时间:2024-12-22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081
去商场、超市等逛街的时候,可以见到许多店铺都有做促销消息,上面的价格其实很吸引,很多消费者也会因此去购买,但是你知道吗?很多促销的价格是商家的一种手段,那么,促销价格是价格欺诈吗?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的过程中,采取虚假、欺骗性的价格手段,以误导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达到牟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虚假折价

虚假折价是指经营者在降价销售商品或服务时,标示的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例如,商家以“全场五折”类似的字眼宣传,但实际上只有某些商品打折,或者实际标价与原价相差很大。

模糊标价和虚夸标价

模糊标价和虚夸标价是指经营者在标示商品价格时,使用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的价格表示。例如,某公司在其经营场所以“全市最低价”、“所有商品价格低于同行”等文字进行宣传,而实际上其商品价格多数高于其他商家。

虚构原价

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降价销售商品时,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以诱骗他人购买。例如,商店降价销售品牌服装,虚构原价上千元,现价才几百元,实际上价格没有降,却故意虚构原价,打出降价的招牌。

虚构比较价格

虚构比较价格是指经营者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以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价格欺诈行为的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即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标价与实际不符

经营者在标价签、价目表等上所标示的商品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两种标价并用

经营者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招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

欺骗性或误导性的标价

经营者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

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的价格表示

经营者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

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未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经营者在销售处理商品时,未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价外馈赠未如实标示

经营者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未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类、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未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带有价格附加条件,但未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经营者采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的行为。

价格欺诈行为的判定标准(续)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如果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即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虚构原价

经营者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以诱骗他人购买。

不履行价格承诺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谎称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

经营者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以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掺杂、掺假或以次充好

经营者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谎称政府定价或指导价

经营者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经营者采取其他价格欺诈手段的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以及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在价格举报时,需明确举报原因、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说明情况。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假标示、双重标价等13种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等。修订后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具体行使方式。同时,也讨论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

  • 价格欺诈退一赔三吗
  • 价格欺诈行为赔偿是怎么样的
  • 网购纠纷法院起诉书样本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