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意游客消费低,云南一导游大发雷霆,大骂游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昨日这一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随后记者从旅游部门了解到,旅游部门已经安排人手调查处理,将严肃查处导游及所涉旅行社的行为。
不满游客消费低
导游大发雷霆
五一黄金假期的第一天,但有游客通过微信视频爆料称,在西双版纳旅游时被导游强行要求消费满3000-4000元。爆料视频昨日上午在微信朋友圈内被广泛转发,该起事件涉及的一批游客正乘坐大巴到西双版纳州旅游。
视频中,一名中年妇女因部分游客消费金额低或有的游客没有消费,向游客大发怒火:“你们的良心和道德在哪里?”然后,该名女性导游称:“我付出了四天的时间,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游客)不消费,对得起你们的良心吗?”
随后,该名女导游又说:“你们有的三四名游客才消费1000多元,还不如其它旅行大巴上的一个游客就消费一万多,有的一个人买镯子就花四五万。”
她接着说,在此次出行的50多辆旅行大巴中,消费最少的就是她所在的这辆大巴。这也是她很生气的原因。她进而发出威胁的话语:“如果每个人不消费满3000-4000元,将取消版纳的旅游,旅行社将不再负责返回沈阳、河南游客的2000多元的机票费用。”
视频显示,大巴正在驶向西双版纳的路上。在一顿怒火之后,该名导游点出了到达下一站,游客需要为家人购买黄龙玉、烟嘴、化妆品等,直到买满指定的数额。
从整个视频看,该名导游并未提及其所属哪家旅行社。同时视频中也并未交代旅行社及出游时间等信息。
西双版纳州旅游局:
已派人手调查会严肃处理
昨日上午,记者向西双版纳州方面了解,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段*华介绍,已经看到微信上的视频,并将视频资料和情况转到版纳州旅游局处理。他说,因为不能看出视频中游客的旅行时间、线路、旅行社等信息,只有让旅游局去调查后才能做出处理。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版纳州旅游局局长起*疆,他表示,已经安排人手在调查处理,将会严肃处理这起强行让游客消费的行为。段*华也表示,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直接违反法律,只要旅行团队进入版纳,按照属地管辖原则,版纳旅游局方面就有查处管理的权限。版纳旅游局称,该导游是昆明导游,已向省旅游执法总队反映。
昨日中午,起*疆通过短信再次向记者回复称,初步核实的情况是:该名导游是昆明的导游,他们在走完大理、丽江回到昆明进店购物,进完珠宝店后,出来再进**玉店,按照行程,当晚的旅行终到站是西双版纳,其它信息还在调查核实中。起*疆表示,视频中的事件也已向云南旅游执法总队反映。记者再次致电省旅游执法总队,据接诉电话方面的工作人员表示,因现在是五一期间,收假后将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处理。
多年来,旅行社、导游强行消费者消费的行为在云南屡屡发生,旅游管理部门屡禁不止。
在2014年1月份,为了规范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云南省监察厅、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云南省宗教事务局、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物价局、云南省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局、云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十个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整治旅游市场突出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了“十五不准”,来维护云南的旅游环境。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基本权利,包括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等。但自主选择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根据不同法律条款,商家进行强迫交易可能会承担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强迫交易行为包括滥用独占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利用特殊交易方式进行强迫交易等。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处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可能会被处以有期徒刑
天津市各区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和联系地址。文章列出了天津市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和对应的联系地址,以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此外,还提供了其他相关投诉电话,如环境保护投诉热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商品质量投诉热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