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叙述
2013年5月10日,郑某在某灯具市场购买了5只LED水底灯,总值3000元。当时销售员热情地跟郑某解说:“该款水底灯质量好,价钱实惠,防水性能很好,即使放在水里几年也完全没问题”。5月20日晚上,郑某发现放在水池里的灯有3只不亮了,第二天郑某拿着坏了的灯到卖家那里要求更换,营业员冷冷地说“货物出门,恕不更换”,更加拒绝更换有问题的灯具。面对这样前后两张脸孔的态度,郑先生又气恼又无奈,那郑先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1、“货物出门,恕不退换”有没有法律效力
案例中,商家提出的“货物出门,恕不退换”,这个条款明显是商家自己免除了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所以其条款是无效的。
2、商家是否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中,郑某要求合理更换质量有问题的灯具时,营业员却拒绝更换,这是不合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所以按照法律规定,商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给予郑某更换质量不符合约定的灯具。
3、消费者应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在购物时能够书面约定应尽可能用书面形式,将购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质量、功能等约定清楚,付款时要求经营者开具发票。如果购买零星消费品,用书面约定比较麻烦的情况下,消费者一定要保存好消费凭证。
(2)、消费者退货时,一定要明确购买的商品是否符合退货的条件。在退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经营者完成交接手续。如果有的经营者对符合退货条件的消费者也不愿意退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如协商、申请消协维权、仲裁、诉讼等),不要与经营者发生其他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消费者在4S店修车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权,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仲裁和诉讼等。消费者可以根据纠纷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报关不退税的法律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报关和退税的概念及其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只报关不退税的情况,包括属于取消退税率但不属于免税产品的货物、免税产品的货物以及其他情况的处理方式。此外,还介绍了溢征退税的概念和范围。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保险合同中最大诚信原则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必须如实回答保险人的询问,否则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如果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且不退还保费。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知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则不得解除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