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一罚十与假一罚十谁说了算
再或者,商家们在自己店里墙壁上张贴出“假一罚十”,然后经过相关部门鉴定后,其商品还真是假货,那么买到该假货的消费者,是不是有权对商家主张十倍索赔呢?
哪个“罚十”更有据,法律视角来分析:
一、“偷一罚十”无法律依据
“偷一罚十”的“罚”是行政处罚,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机关来行使,商家不是行政机关,无权设置处罚规定。如果消费者对行政机关所作的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然而对于商家自行处罚消费者,法律却没有赋予他们这种权利。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商家自己制定“偷一罚十”的店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看来商家这“偷一罚十”的标语不论有多么的醒目,也都是唬人的。
二、“假一罚十”有拘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民事主体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任意处分自己的财产或权利,并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商家承诺“假一罚十”,为自己设定义务,自愿作出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因此,商家对消费者进行“假一罚十”的承诺有效。
综上所述,就是简单一句话:偷一罚十,商家说了还真不算!假一罚十,商家违约就按十倍这么算!
诉讼过程中常见的举证材料种类和要求,包括形成法律关系的证据、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以及经济损失情况的证据。同时,还介绍了消费者举证的方法和要求,包括提供证人、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并强调了举证期限的重要性。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导则,目的是规范消费者协会的受理投诉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导则包括处理投诉的原则、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受理投诉工作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内容。消费者协会应当设立受理投诉工作机构,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保护消费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行为。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售卖假货的员工根据共同犯罪标准来处罚。对于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销售者,根据销售金额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罚。销售金额在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