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一罚十与假一罚十谁说了算
再或者,商家们在自己店里墙壁上张贴出“假一罚十”,然后经过相关部门鉴定后,其商品还真是假货,那么买到该假货的消费者,是不是有权对商家主张十倍索赔呢?
哪个“罚十”更有据,法律视角来分析:
一、“偷一罚十”无法律依据
“偷一罚十”的“罚”是行政处罚,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机关来行使,商家不是行政机关,无权设置处罚规定。如果消费者对行政机关所作的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然而对于商家自行处罚消费者,法律却没有赋予他们这种权利。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商家自己制定“偷一罚十”的店规不具有法律效力。看来商家这“偷一罚十”的标语不论有多么的醒目,也都是唬人的。
二、“假一罚十”有拘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民事主体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任意处分自己的财产或权利,并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商家承诺“假一罚十”,为自己设定义务,自愿作出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因此,商家对消费者进行“假一罚十”的承诺有效。
综上所述,就是简单一句话:偷一罚十,商家说了还真不算!假一罚十,商家违约就按十倍这么算!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必须遵守使用说明以确保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标准,规定了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八个标准,为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提供依据。同时,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三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受理投诉的原则和范围。消协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查调解,遵循自愿、合法、合理、公正的基础。消费者投诉需提供证据,证明所受损害与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存在因果关系。投诉处理需遵守地域管辖责任分工、认真服务、无偿服务、舆论监督和一定受理范围的原则。投诉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包括协商解决、投诉调解、行政申诉和提起诉讼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同途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消费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时,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和投诉消费者协会,寻求专业建议和帮助;如涉及商品质量问题,可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若商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可依法提起诉讼。消费者协会应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并接受社会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