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赔偿 > 如何维权:购买新车却发现买到二手车的情况

如何维权:购买新车却发现买到二手车的情况

时间:2024-01-05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347
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不少不良商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现象,特别是在车辆交易市场中,将旧车翻新当新车买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如果买新车却发现买到的是二手车该怎么办呢?买新车买到二手车怎么维权?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

买新车买到二手车怎么维权

对隐瞒真相行为如何定性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第3款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6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根据刘某提供的照片、电话录音等证据能够认定,4S店在出售车辆时,隐瞒了该车曾经出售的事实,这一点证据链完整,事实认定清楚。车的瑕疵就是在购买后6个月内发现的,按照法律规定,关于车辆被二次补漆的事实,举证责任在销售方,但销售方没能举证,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争议解决的5条渠道,其中一条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正是以法院判决的方式判定经营者需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而且是终审判决,如果经营者不执行,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对消费者保护的力度很大。

销售欺诈的举证问题

为减轻消费者的举证负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举证责任倒置。本案中,消费者2014年5月7日购买汽车,后发现该车维修过,同年11月3日发现该车曾存在销售记录,时间恰好在6个月内,故经营者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和该车的维修记录没有关系,也没有二次销售。经营者无法举证,法院因此裁定欺诈成立。

如何降低消费欺诈风险

作为消费者,应当充分了解所要购买商品的信息,仔细检查,并尽量让经营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商品资料,有效地保存好购买商品过程中经营者提供的相关材料(包括一些宣传、承诺材料),这样一旦发生争议和纠纷,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商家,应加强进货检验、交车检验等管理,以降低消费欺诈风险。此外,投责任保险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当经销商承担欺诈赔偿责任时,由保险公司进行保险赔付,可以转移经销商的赔偿风险。保险公司和经销商行业组织可以积极促进这项保险业务的开展,以促进家用汽车销售市场健康发展。

结论

济宁市中级法院对汽车销售欺诈作出的“退一赔三”判决,是修改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后一个十分典型且具有示范意义的判决,这一判决对于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具有警示作用,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维权热情。在购买新车时,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充分了解商品信息,并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商家则应加强管理,降低消费欺诈风险,同时考虑投责任保险来转移赔偿风险。这样的努力将促进家用汽车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三倍金额或五百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包括延时服务索赔、耽误使用索赔、免费赠品索赔和精神损失索赔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服务延误、产品不合格、赠品欺诈等问题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几种情况,包括个人私下交易纠纷、商品保修期已过等情形。

  •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当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时,消费者有权索赔。法律规定,如因虚假宣传受损,消费者可要求赔偿。经营者如存在欺诈行为,需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对于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虚假宣传,相关责任主体需承担连带

  • 消费欺诈的构成要素

    消费欺诈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侵犯的客体。主体包括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主观要件是具有欺诈的故意。客观要件则表现为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事实。侵犯的客体包括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还结合了一起售楼

  • 如何维权:购买新车却发现买到二手车的情况
  • 私家车投保的注意事项
  • 新车可以异地购买交强险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