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消委会最近发布了一份消费提示,揭示了商家通过“洗脑式”宣传向老年消费者推销保健品等商品的行为,导致老人们逐步陷入消费陷阱。根据广西消委会根据老年人消费投诉案例分析,老年人消费具有两个主要特点:老年人成为养生、保健品以及理疗仪、按摩器等保健器械的主要消费群体;老年人对健康养老有能力和需求,但鉴别能力有限,容易上当受骗。
南宁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2%的老年人自己意识到上当受骗后向12315投诉,而95%的投诉是由老年人的家属发起的,反映家里老人购买保健食品上当。针对老年消费者维权问题,广西消委会发布了一系列消费提示。
1. 警惕以“免费”为噱头的推销陷阱
一些经营者利用免费活动推销商品,夸大宣传功效,虚假宣称能治疾病,哄抬商品价格,高价出售,使许多老年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老年人应提高警惕,防范消费欺诈和虚假宣传。
2. 正确认识和理性选购保健食品
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正确认识,不要将其替代药品进行疾病治疗。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保健食品的特定标识,如“卫食健字号”或“国食健字号”的批准文号以及标有“保健食品”的字样。
3. 坚持品质消费,按需选购
在选购养生保健品、保健器械等产品时,消费者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好的商场、超市、连锁店或网店进行购买。根据自己或家人的身体体质状况,按实际需要选购最适合的产品。
4. 及时、依法、主动维权
无论是通过线下实体店还是线上网店购买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消费者都应主动索取购物小票、购物发票等购物凭证。一旦发现经营者涉嫌违法经营,应及时向行政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赴韩整形失败后的维权问题。讲述了一个名为舒-雪的女孩赴韩整形后出现意外情况,多次赴韩维权遭遇困难的真实案例。同时,文章也给出了跨国维权的专业建议和法律解读,包括如何预防风险、哪些途径可以维权、如何取证以及适用哪国法律等问题。文章还介绍了韩国医疗仲裁院
价格欺诈的常见形式,包括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等十种情况。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示错误的价格、采用不同标价簿、模糊价格信息等,导致消费者被欺诈。此外,商家还利用促销活动和虚假承诺等手段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需提高警惕,防范
中国互联网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面对网店谋划的实质性问题,如产品选择、采购渠道等,人们需要谨慎应对。同时,文章还提醒人们警惕互联网上的虚假宣传,特别是在加盟等领域存在的骗局,呼吁人们在选择加盟或投资时需谨慎考察。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