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标准 > 伪劣产品司法解释内容和处罚

伪劣产品司法解释内容和处罚

时间:2024-12-30 浏览:5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5714

伪劣产品司法解释内容

第一条 产品掺杂、掺假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指的是在产品中添加杂质或者异物,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从而降低或者失去应有的使用性能。

第二条 以假充真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指的是以不具备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

第三条 以次充好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次充好”,指的是以低等级、低档次的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的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

第四条 不合格产品定义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不合格产品”,指的是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难以确定的情况,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伪劣产品处罚

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处罚如下:

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

可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

可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

可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

可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0条的规定:一般产品质量问题的定义

    《产品质量法》第40条对于一般产品质量问题的定义,包括不具备产品使用性能、不符合产品标准和质量状况的情况。同时,文章还阐述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包括默示担保义务和明示担保义务,以及销售者承担的一般产品质量责任的形式,包括修理、更换、退货和赔

  • 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行为人在违法行为中的法律责任。对于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由行政执法机关决定,没收违法收入,严重时取消其检验或认证资格。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不实检验结果或证明造成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认证机构若违反规定未要求

  • 中消协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受理投诉办法

    中消协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的受理投诉办法。该办法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投诉范围和受理范围,规定投诉方式、投诉材料和投诉处理程序。投诉者可通过电话、书面、来人或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中消协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将在一定时间内处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条例强调了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职责,要求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和部门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强调其需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在食品安

  • 伪劣产品司法解释内容和处罚有哪些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司法解释(二)
  • 伪劣产品司法解释内容和处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