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某些标准。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国际化发展,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具有广泛的统一性。为了满足出口需求,许多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都采用国际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和"采用国际标准"已成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我国的国家标准以"GB"字样为标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家标准对全国的经济、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情况,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包括标准样品的制备)。制定行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行业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技术要求的情况,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如果法律对地方标准的制定有其他规定,应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生产产品,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标准由企业组织制定,并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对于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产品,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并在企业内部执行。
新版食品安全法的五大亮点,包括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以及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这些修改体现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不合格产品与存在缺陷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合格的产品并不一定属于存在缺陷的产品,但存在缺陷的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产品。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食品包装标注了治疗功效而状告商家的事件。法院最终裁定消费者可退货,但驳回其他诉讼请求,因为涉诉食品的外包装说明是对食品使用方法和功能的介绍,不涉及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且没有证据证明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具有缺陷对他人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侵权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则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性的要求,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