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 消费者明知是过期食品还购买食用,发生意外谁担责

消费者明知是过期食品还购买食用,发生意外谁担责

时间:2020-05-2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051
现在有很多职业打假人,那要是有一些消费者明知是过期食品还购买食用,发生意外谁担责?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消费者明知是过期食品还购买食用,发生意外谁担责

食品、药品质量出现问题,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那么,食药品纠纷中“知假买假”是否影响消费者维权?近日,晋江市法院磁灶法庭调解了一起食药品纠纷案件,消费者获得两家超市各1000元赔偿金。

男子超市购买过期商品

去年10月21日,男子熊某在晋江市甲超市购买乡下香原味鸡翅一包,截至购买日,该包鸡翅已过保质期。次日,其又在晋江市乙超市购买吉百年松花皮蛋一盒,截至购买日,该盒皮蛋也已过保质期。

随后,熊某来到晋江市法院磁灶法庭,先后对两家超市提起诉讼,并请求两家超市退还货款并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各1000元。

食品是什么时候买的?熊某购买的食品是否为晋江甲、乙两家超市的食品?此外,熊某是否“知假买假”?是否需要对熊某进行赔偿?案件双方对此存在争议。

“知假买假”依法可以索赔

晋江市法院磁灶法庭经审理,认为食品的购买日期、地点有原告提供的购物小票为证,上面显示购买时间、价格、编号等。根据案件情况,该院法官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双方均同意进行调解。

针对熊某是否“知假买假”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13年12月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在该案调解过程中,法院认为,两家超市虽以熊某系故意购买过期食品为由进行辩解,但该辩解并不能得到支持。

此外,根据2015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为1000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该条规定已经对赔偿金额的最低标准进行限定。

因此,经该院调解,两家超市均当场对熊某进行赔偿,赔偿金各1000元。之后熊某向该院提起撤诉申请。

提醒:

商家应自觉下架过期食品

在食品、药品领域,消费者“知假买假”并不影响其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即使消费者明知是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而购买的,仍可要求索赔维权。超市等销售食品、药品的商家应以此为鉴,自觉下架过期食品,否则将因小失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产品质量侵权及其法律责任

    产品质量侵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时,生产者或销售者需承担连带责任。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可以向受害者赔偿后向相关责任方追偿。同时,法律规定了生产者的免责事由。对于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担忧,实际上知假买

  • 产品保质期的确定方法

    产品保质期的确定方法和验证其有效性的手段,包括稳定性试验、实际抽样结果和顾客反馈等。文章强调即使食品未过期,也要注意保存条件。保质期包括贮存条件和期限,不按规定保存会导致保质期失效。因此,消费者应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贮存条件,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过长

  •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 产品质量瑕疵的销售问题

    新《民法典》生效后产品质量瑕疵的销售问题,包括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冲突和解决方式,以及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和出卖人的责任。对于存在瑕疵的产品,必须以“处理品”、“次品”等形式标注并告知消费者。如果出卖人违反法律规定销售不合格产品,需承担法律责任。出卖人应承担

  • 超市销售过期商品的法律责任及消费者维权
  • 超市卖过期食品怎么赔偿给消费者
  • 过期食品算不算假冒伪劣产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