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因食品、药品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因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可以分别起诉或者同时起诉销售者和生产者。消费者仅起诉销售者或者生产者的,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药品时,就算明知存在质量问题,仍不能免除生产者、销售者的责任。
就算是免费赠送的食品、药品,也必须质量合格,否则同样要担责。
违约之诉:消费者只要证明“购买了该食品药品+该食品药品不符合合同的约定”,那么,生产者、销售者就要担责。侵权之诉:消费者只要证明“受到损害+初步证明损害与食品药品质量存在因果关系”,那么,举证责任立即转到生产者与销售者身上,如果生产者与销售者不能证明该损害是其产品质量原因造成的,那么,就应担责。
食品、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的举证责任在生产者、销售者。标准依据:国标 > 地标 > 企标 > 相关法规规定。如果同时存在“国标、企标”、“地标、企标”或“国标、地标、企标”,且企标严于国标或地标的,应执行企标。
消费阶段的质量检测结果,对抗在先的检验合格证明,对抗质保期。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审查、检查、管理等义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致使消费者遭受人身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应核实所有交易方的真实信息并加强监管,未尽义务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连带责任。
没有资质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挂靠有资质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者因虚假广告推荐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遭受损害,可以请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故意或过失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食品认证机构故意或过失出具虚假认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要承担相应责任。
生产、销售的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生产者与销售者需同时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请求食品、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首先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生产者与销售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请求认定该内容无效。
本规定适用于消费者与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推荐者、检验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也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审、二审案件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终审,本规定施行后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开庭时提供当事人信息,法庭调查阶段审查犯罪事实和证据,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以及合议庭评议和审判阶段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和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
特价、减价和打折商品的法律定义及规定。这些商品属于正品,仅在价格上给予消费者优惠,不代表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必须保证商品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有退换权利。对于商家不公平的格式合同,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购买特价商品时,消费者应要求经营者
公司中第一责任人的定义及其职责。第一责任人包括部门员工和部门负责人,需记录投诉者的信息并及时上报。公司设立产品质量投诉处理小组,由质管部、生产部、销售片区负责人组成,负责处理投诉事件。处理投诉时需分析原因、沟通并坚持原则,处理方式包括赔礼道歉、赠送产
关于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规定。文章明确了公证机构作为被告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受理情况,以及公证书变更、撤销或确认无效的受理方式。同时,规定了公证书争议的民事诉讼处理方式,并明确了公证机构的过错认定情形和虚假证明材料的赔偿责任。此外,文章还规定了